人民网评:实名制已成大势所趋

沈慎

2017年09月15日20:1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根据法律要求,互联网账号需实名认证。为保障微博账号的正常使用,请完成手机号绑定。”近日,新浪微博的登陆提示引起网民热议。

“后台实名,前台自愿”渐成上网常态。从网站申请需提交个人信息,到APP注册要绑定个人电话,再到日前网信办出台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实名制在促成更安全网络服务时,也净化了网上生态。随着新浪微博等互联网社交产品陆续推广实名制,网络治理体系补上重要安全缺口,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在不久前的“逼死程序员”事件中,很多媒体关注到这个细节——提供相亲服务的世纪佳缘网未能核实VIP用户的重要信息。婚恋网站虽是互联网社交的分支,却折射出整个网络信息失真的恶果。而在互联网社交平台中频繁发生的人肉搜索、语言暴力等,更催人反思:我们需要怎样的互联网,互联网该如何才能更友好?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交网络既为用户提供了展现个人风采的空间,也为网友表达意见畅通了渠道,在这个过程中社交的“刚需”不断被激发。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无疑是提升品质的前提。反观近年来,微博上“水军”分营对骂、论坛里“键盘侠”出口成脏、炒作不断突破下线以及谣言漫天飞等乱象,不断挑衅网络治理。以网络谣言为例,“虾头里面有两条白线,其实是白色寄生虫”“广州10月21日外地牌限行”,这些涉及食品安全、交通信息等领域的谣言,不仅增加了辟谣的成本,更是干扰了民众生活。在“互联网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共识下,实名制为网络社交定了规则、划了底线、明了权责,主动迎合了人们对网络的期待。

如果说让民众满意是网络发展的方向,那么以中国互联网发展进程来审视,可以看到实名制这一坐标,恰是野蛮生长到有序治理的分野。从早期PC端的信息提供,到论坛QQ等社交平台搭建,再到移动端的深度链接,30年间互联网拓展着社交的深度和广度,让普通用户从信息接受者真正变成互联网的主人。这一过程离不开相关制度法规的保驾护航。无论是《互联网电子邮件服务标准》《博客服务自律公约》,还是《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可以看到网络治理从民间自律逐渐上升到国家法律,实名制是治理探索的重要方向。

“我相信实名制是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但伴随而至的是各项法制的保障,不然,实名制只会成为一个枷锁。”一位网友的评价非常中肯。当下,社交互联网的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格局和人们生活方式,实名制不仅是对享受网络服务的普通用户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治理能力和治理智慧的考验。实名制已成大势所趋,而只有在保障言论空间和监督权力、防范信息泄露等方面下力气,才能推动良性公共讨论在互联网上蔚然成风,让网络更好造福人们生活。

(责编:袁勃、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