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在上海有房就有权随地吐痰吗?

蒋萌

2017年09月04日16:1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在上海有房就有权随地吐痰吗?

背景:9月2日中午,上海地铁9号线一名黑衣男子不停往车厢地上吐痰,边上一位老者进行劝阻后,黑衣男子竟“振振有词”地反问老者“上海有几套房”?

湖南红网发表张楠之的观点:反问别人“有几套房”,意思有两个,一个是他自己可能有好几套房,一个是在他看来,只有拥有与他数量相当房产的人才有资格提醒他不要随地吐痰。换言之,他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因为我有钱,所以我想怎么吐就怎么吐,如果你没钱,你就管不着我,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这样的逻辑,在多数人看来当然是有问题的,甚至可以称之为混蛋逻辑。通常情况下,判断一个人行为的“好”与“不好”,基本的标准有两个,一是法律的标准,一是道德的标准。合理合法合乎道德的,一般来说就是“好”的,反之就是“不好”的。很显然,这位男子的行为既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中就规定“在轨道交通设施范围内禁止……随地吐痰……”,也不符合一般道德的标准——公共场合随地吐痰早已是社会所公认的陋习。但是,这一切一旦放到他自己的逻辑里,又是完全自洽的,丝毫没有违和感,自己还能从中自得其乐。对待这样的人,善意的提醒是没有用的,唯有舆论的严厉谴责,尤其是严格的执法,才有望让其内心有所触动,行为有所收敛——文明社会,就是应该让文明受到尊重,让不文明处处碰壁。

小蒋随想:如今某些人有几个钱后,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道了,更不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这种人自以为可以践踏社会规则,一旦自身不良行为遇阻,就放肆叫嚣乃至动粗。某些有点权的人也有同样的臭毛病,当众撒泼的时候,总以“我是XX”自居。这两种人的脑海里有一种共同的观念——有钱或有权就高人一等,就想以此藐视一切。这种人的脑海里没有法治与规则意识。或者说,确有权和钱产生特权的不良例子,导致某些人逃脱了应有的惩处。对此,社会必须予以高度警惕。对于丑陋的人、丑陋的行径,对丑陋的包庇,强调法治与公平的社会决不能姑息。必须让各类丑陋者为丑行付出应有的代价,才能让其真正意识到法治面前人人平等,规则红线不容挑战,金钱与权力不能成为逾越规则与雷池的“护身符”,以儆效尤。这不是小题大做,而是文明与法治不容妥协。就本例而言,应对那名男子处以规定范围内的顶格处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明与法治固然讲道理,但绝不是吃素的。

县政府重奖上清华北大者慷谁之慨?

背景:9月2日,衡水第一中学邯郸分校发布消息称,邯郸分校今后每考上一名清华、北大生,磁县政府将奖励学生30万元奖学金;邯郸分校奖励校长及班主任、教研组等20万元奖励金。有人对此提出忧虑。

钱江晚报发表项向荣的观点:忧虑之一是,很多人在问,磁县政府为什么不把这笔钱拨给最需要的乡村中小学?磁县官方表示:这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规定。言下之意是有法可依的。可问题是,这些都是财政的钱,是纳税人的钱,事先有没有集体征询过讨论过?县政府认为考上清华、北大的是人才要重奖,那么是否意味着考上其他学校的人不当作人才看待?会不会造成歧视和不公平?忧虑之二是,是不是有以此炒作的意图?衡水一中邯郸分校是河北宏达经贸集团与衡水一中合办的一家民办学校。所谓重奖或许是在为学校做商业广告,把神圣的教育事业办成了地地道道的商业。这值得警惕。忧虑之三是,一昧的物质奖励,到底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没有好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让平时的这么一点一滴的功利行为给惯出来的。赤裸裸的金钱诱惑与重赏,是不是会产生唯名唯利的副作用?我觉得教育不该是这样急功近利,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传播文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为人处世,而不是弄成一个应试工厂!

小蒋随想:地方政府这么做,固然打着促进教育、激励人才的名义,但更蕴含花公款搞政绩工程的味道——学生考上清华、北大似乎成了地方教育系统乃至行政管理炫耀的政绩。为了烘托宣传这种政绩,更为了凸显地方对教育的重视,地方政府对金榜题名者一掷几十万元,实质是花纳税人的钱。“考而优则奖”是否经过预算审核,有没有得到群众认可,会不会产生非正面后果,不在某些管理者的考虑范围内。此种政府重奖,不仅是对备受指摘的应试教育、“考分万能”的强化,而且给刚步入大学的学生、还未对社会有贡献者就戴上了人才的高帽,可能令一些学子产生傲娇心理。这样的重奖更可能导致马太效应,是对人才的狭隘性认知。另一方面,当“超级中学”与政府重奖联手出场,我们看到的是它们对应试教育的驾轻就熟,甚至将应试教育转化为给自己脸上“贴金”,这样的“适者生存”令人汗颜。有这样的“钻营者”的存在,应试教育的生命力何以强大,除了全局性改革的难点,也有了另一种微观解释。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