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让法治精神融入民族精神

叶 泉

2017年08月25日07:39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让法治精神融入民族精神

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大格局的引领下,我们理想中的法治中国是一个将法治精神融入民族精神、把法治基因植入民族基因的中国

大型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已全部播完。片子以奉法者强开始,以全民守法结束,中间四集讲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立法、执法、司法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整部片子大气磅礴、精彩纷呈。民主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核心,但是这一切都必须植根于中国法治文化与法治精神的土壤中,否则所有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而对法治文化与法治精神的解析就集中在了片子的第一集和最后一集。

毋庸讳言,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缺乏现代法治精神,权大于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人治思维根深蒂固。早些年《还珠格格》的热播,从一个侧面说明部分中国人从骨子里还是渴望有那种不讲规矩、不论是非、能给自己撑腰的“皇阿玛”。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古老的中国早已走过了漫长的封建皇权时代,正在接受现代法治文明的洗礼,这种洗礼无疑是对一个古老民族内在精神与灵魂的冲击。建设法治中国,不仅要有法治的外在形式,更要有法治的精神内核。

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学习,甚至是移植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然而随着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功实践,中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有其特定的深刻内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五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这“五个坚持”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只有了解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我们才会理解中国的法治文化和法治精神,也才能体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真实含义。

全民守法是《法治中国》专题片中浓墨重彩的一集。全民守法中的“全民”不仅指民也包括官。上有所行,下必效焉。只有政府和官员都懂得尊法、守法,人民群众才会真正信法、学法。所以专题片的这一集把守法的主要责任指向了政府,指向了官员。首先政府要守法,政府的政令、红头文件要接受法律的检验。在大修后的行政诉讼法的推动下,全面实施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使这种检验变得越发真实、有力。

全民守法必须要经过全民普法。从1986年开始,声势浩大的全民普法工作正式展开,此后以五年为一个单位,一直推进到今天,进入“七五”普法阶段。从刑法到宪法、从权利到义务、从常识到理念,经过一轮轮的法治宣传教育,我们看到中国的普法已经从对法律知识普及和权利意识的启蒙,走向了对整个民族法治文化的培育与法治精神的重塑。

正如《法治中国》专题片中所说的那样,“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人民的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如果说,我们曾经追求的法治中国是一个有法可依的中国,那么今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大格局的引领下,我们理想中的法治中国是一个将法治精神融入民族精神、把法治基因植入民族基因的中国。

我们坚信,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毫无疑问,具有精神力的法治中国将是中国梦的最强助力。

(责编:黄雨(实习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