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干部玩“伪公开”,疑似“反监督”

蒋萌

2017年08月23日15:59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干部玩“伪公开”,疑似“反监督”

背景:河南省唐河县昝岗乡村民向媒体反映,昝岗乡政府“三亮三评”(亮个人身份、亮岗位职责、亮单位承诺,评议领导班子、评议机关科室、评议服务窗口)公示的干部电话存在错误,自己打通乡党委书记电话后被告知“不是本人”。随后,记者通过公示号码致电乡党委书记和纪委副书记,接通后对方均表示“打错了”。昝岗乡政府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可能是展板资料陈旧,领导电话没有及时更新,也可能是领导不想见你,撒了善意的谎言。

新京报发表张贵峰的观点:虽然可能真的是“领导电话没有及时更新”,但考虑实际情况,“领导故意提供错误电话”,有更大的可能性。其一,乡党委书记和纪委副书记两位领导电话均同时出现“打错”情况,这个巧合太可疑;其二,包括公示干部电话在内的“三亮三评”,是当地近年来才开展的一项活动,这种背景下,当地乡领导短期内集体更换手机号码,可能性也不大。更令人感到郁闷和不满的是,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解释说,这可能是“领导不想见你,撒了善意的谎言”。这不仅在做人上显得很不厚道、毫无诚意,更是一种明目张胆的“弄虚作假、欺骗公众”行为,明显违背了政府政务公开起码应有的真实准确性。当地的“三亮三评”活动尤其是其中的“亮个人身份”,显得名不副实。官员干部行为的可监督性,也难以保证。有关部门要对这一事件展开调查,看看到底是善意谎言还是恶意欺骗。

小蒋随想:这个“三亮三评”的根本指向应是“三评”——评议领导班子、评议机关科室、评议服务窗口,由此发挥群众的监督权与评价权,对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与作风形成约束。然而,无论是“电话没有及时更新”,还是“不想见而撒谎”,都体现出乡领导如下思维——不担心群众找不到领导有怨言,不怕群众给差评;自认为不理群众,群众只能干瞪眼。倘若干部并不顾忌群众评价,群众监督被置于何处?所谓的“三评”岂不成了形式主义?这项活动是由乡政府搞的,但乡党委书记和纪委副书记都没践行“亮真实电话”,做出这样的“表率”,下属如何效仿?群众对政务性的形象工程深恶痛绝,但一些地方的行政者还是耍花样。服务群众却摆官架子、一站式服务竟跑断腿、监督举报反遭报复……不仅让群众很沮丧,更在是亵渎行政的公信力。没有惩处,匹配不了监督,没有惩处,谈不上敬畏。对群众监督置若罔闻者,不将群众放在心上的干部,惩处与问责不能缺位!

校园贷走向正规,学生自律不可少

背景:长沙一网贷平台向39名大学生提起诉讼,要求偿还贷款,同时支付四倍银行利率的罚息,在已审理的案件中,法院判决大学生偿还借款本金,并按照同期银行年利率计算利息。

钱江晚报发表魏英杰的观点:网贷平台采取法律诉讼的方式追讨借款,比原来以各种威胁、暴力催逼手段,显得文明多了。虽说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学生分散天南海北,已经失联,但网贷平台能这么做,说明他们也知道,法律是所有人最后的依托。当然,这或者也意味着网贷平台已经主动放弃了暴力。法院的判决更富有信息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网贷平台要求借款人支付四倍银行利率的罚息,属于法院可以支持的情形。校园贷也是一种民间借贷关系,适用上述司法解释。但法院的审理显然考虑到了校园贷的特殊性,对网贷平台的有些要求不予支持。这与当前社会对校园贷的不鼓励态度相一致。从诸多校园贷悲剧来看,与借款人自身不切实际的消费有关,有的大学生是为了显阔气、摆场面,还有的大学生是不自我节制,令人警醒。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闯了祸,扔下一堆烂摊子,让父母来收拾。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高利贷不受法院支持,本金和正常的利息不能不还。

小蒋随想:话要分两头说。一些网贷平台给大学生设坑,甚至暴力胁迫催债,理当严厉打击。某些大学生只顾借钱享受,不管能否还得起钱,不想为自身行为负责,也不会被法律漠视。本例中,网贷平台起诉欠债大学生,法院判决大学生偿还借款本金,并按照同期银行年利率计算利息,说明校园借贷并不都是违法的,折射出大学生并不自带“无责”属性。这也为今后指明了某种趋向。有关方面在叫停网贷机构在大学校园开展业务的同时,正规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正在审慎地进入校园。这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是正视并满足大学生的正当借贷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借贷时,必须考虑还贷,不能将包袱甩给父母,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不讲诚信将触及社会道德与法律红线,将为此付出法院依法惩处与社会不良评价的代价。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