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两任“陋室办公县官”落马说明啥?

蒋萌

2017年08月21日15:5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两任“陋室办公县官”落马说明啥?

背景:河南省三门峡市纪委发布消息,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战方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此前,王战方在卢氏县任职19年,在县长和县委书记任上长达9年。2013年,因卢氏县委仍蜗居在上世纪50年代的土坯房里办公,广受关注,王战方一度成为“网红”。

钱江晚报发表陈江的观点:4年前,王战方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专访时说:“我舒服了老百姓舒服了吗?比起盖房子有更重要的事情。”演技再好,终归“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戏终归是要谢幕的,演员总是要退场的。口是心非的“两面”干部,一张阴脸,一张阳脸,表面上冠冕堂皇,私下里却卑污不堪。他们都精于算计,一旦成功上位,攫取私利的本质就会暴露,他们用于化妆的美丽外衣就化为肥皂泡随风消散。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破坏地方及机构的政治生态,而且败坏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官员在人前人后做出不同的表态与形象展示,固然有自身的道德因素,但缺乏必要而有效的监督才是根本要害。要使官员“真实”起来不再表演,一切从制度建设开始,实现有效的权力制衡才是药方。反正民众是不会配合官员演出的,群众监督的眼睛雪亮,对王战方这类演员的演技直接亮牌:我觉得不行,我给零分。

小蒋随想:作秀往往是为了掩饰某种不堪,故意展示某种“亮点”。事实上,几年前卢氏县委蜗居于上世纪50年代的土坯房办公的新闻,不是只有点赞、没有质疑。因为,群众固然深恶痛绝某些地方大建楼堂馆所与铺张浪费,但绝对没有苛求行政者在危房里办公、俨然一副“乞丐相”。而且,作为贫困县的卢氏县长期经济状况不佳,说明行政者领导无方,没能将地方带入奔小康之路,没钱没能力搞基础建设,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还有,同样当过卢氏县县委书记的杜保乾,2001年因为受贿及卖官锒铛入狱。杜保乾也在寒碜的卢氏县土坯房机关大院中办公,这丝毫没有妨碍其贪腐的脚步。前有杜保乾,今有王战方,二人在卢氏县县委书记的位子上“前腐后继”,王战方根本没有吸取前车之鉴!他们在土坯房办公,倒是应了那句“穷庙未必没有富方丈”。简言之,监督与考察干部不能光看表面,更要探究其用权力为谁服务,是否依法行政夙夜在公。杜保乾与王战方的例子告诫某些干部假装清廉逃不过监督与法网。

吐槽食堂被拘留,警方是否背黑锅?

背景:河北邯郸涉县一张姓网民,在网上发帖吐槽县医院食堂价高难吃,被当地城关派出所拘留。当地警方先是回应:张某某是以“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罪名被处罚。受到舆论压力,后来邯郸警方又称,原处罚决定“适用法律不当”,已经撤销,并要求派出所所长停止执行职务,对办案民警调离执法岗位,责令派出所向当事人赔礼道歉。

新京报发表马小龙的观点: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邯郸警方最新的回应,发帖人张某某曾参与经营县医院旧址食堂,新医院搬迁后,因未中标新食堂经营权而心有不满,所以才在酒后发布了“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的信息”。即便如此,也不能剥夺他消费评价的权利。涉事医院食堂的声明中也讲到,医院在进行搬迁之后,饭菜的价格确实有所涨幅,“帖子指责我餐厅饭菜贵、量少,我虚心接受。”至于饭菜是否难吃,取决于个人口味,属于个人的价值判断,算不上“涉嫌虚构事实”。谣言需要打击,但也要警惕一些基层执法部门滥用法律,让民众噤若寒蝉。倘若,大家对一家食堂的饭菜不满,都不敢发到网上,都要冒着被拘留的风险,民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又该如何保障?即便这一事件发帖者有私心,执法部门也要把握好执法的边界,不要将私人事务纠纷、民事纠纷,当成影响甚大的公共事件处理。

小蒋随想:熟悉网购的网民都知道,对同一种商品,不同的消费者会给出很不一样的留言评价。有的评价比较客观,有的是情绪化的吐槽,有的是店家“刷单”,更有所谓的“同行差评”。面对五花八门的评价,一些消费者无所适从,评价失真是网络的一个不太光彩的地带。对此,当下打击的重点是商家“刷单”,“水军”若涉及违法犯罪,行政与执法部门会依法追究责任。这之中,某些个人吐槽一下,管理部门不会找茬。因为,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管理者不能乱上纲上线。就本例而言,张姓网民在网上吐槽县医院食堂价高难吃,有“同行差评”的因素,但要说其“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恐难服众。毕竟,县医院食堂涨价是事实,要说其以一人之力“引导”众人的味觉,造成公共秩序的混乱,是夸大其词。在网络信息的汪洋中,张某发帖未必有多少人关注,涉县警方却“如临大敌”,“适用法律不当”,引发公众质疑,实在“不智慧”。旁观者还纳闷:警方为何神经过敏,这之中有没有行政者的授意?涉事警员受到处理,是替人背黑锅吗?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