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疑整容就拒载”,航空公司有理?

蒋萌

2017年08月17日15:49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疑整容就拒载”,航空公司有理?

背景:媒体报道,19岁的宁波姑娘小项8月4日搭乘东航航班从北京飞宁波,因鼻子上贴着胶布,被乘务长质疑做过整容手术,登机后被“逐出”机舱,不得不改签其他航空公司航班。事后,小项找航空公司、民航总局投诉,但除了乘务长多次致电沟通,至今没能向官方讨到说法。

新京报发表胡印斌的观点:按照航班乘务长的说法,此前东航发布过“乘客做整容手术15日内不允许坐飞机”的规定。然而,乘客是不是近期整容、整形或做过其他医疗美容手术,显然不能仅凭机组人员目测甚或主观猜测就能认定。若这样的做法可以作为驱逐乘客的依据,是不是所有“疑似”的乘客都要被‘请’下飞机?即便乘客有“自证清白”的义务,也不可能时刻随身携带医学证明。此外,既然有相关规定,航空公司也应该尽到起码的告知义务,而不能把责任一股脑推给乘客。比如,乘客在购票时或者在办理值机手续时,为何没有告知?道道关口均没有起到“拦截”作用,非要等乘客进入机舱再赶人,由此给乘客带来的时间成本、经济损失,如何处置?这一事件暴露出来的依然是一种行业性的僵硬与傲慢。不是说服务行业不能有禁止性规定,也不是说飞行安全不重要,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是不是以乘客为本。

小蒋随想:想必,东航是将近期做过整容手术的旅客算作伤病旅客了。而各家航空公司对伤病旅客乘飞机都有较为严格的规定,通常必须由县级或二类甲等及以上医院出具书面证明,说明旅客可以在没有医疗协助的情况下安全完成航空旅行。医疗证明的开具日期也有严格规定,精确到不得早于乘机日前几天。航空公司这么做,既是为旅客安全着想,又是为自身免责。但是,很多旅客未必了解如此细致的规定。尤其是第三方手机购票APP的普及,代售平台不明示各种规定,乘客难以在购票前了解有关事项。尤其对那些刚做了微整形的旅客,很有可能在事先不知自己处在“禁乘”范围内的情况下遭“拒载”。考虑到相关纠纷的现实性,航空公司不能只是辩解“按规定办”就拉倒,必须对规定广而告之,让乘客获得足够知情权。就本例而言,乘务长仅凭一块胶布就质疑小项“刚整过”,未免武断。小项后来改乘其他航空公司航班,说明各家航空公司对此的规定与判断并不一致。东航应当正视这一纠纷,积极妥善解决,别摆出一副店大欺客的嘴脸。

“权益平等”不是利己主义的松紧带

背景:几年前,深圳出台政策,开发商建设商品房,必须配建一定比例的公租房或安居房。如今,公租房、安居房的租客陆续入住。但问题也来了,多个小区发生购房业主与公租户的冲突。业主认为,自己买房为公共设施花费不菲,只支付较低租金的公租房住户不该享受小区设施。公租户认为,保障房是政府的民生项目,公租户交同样的物业费,理当享受同样的权益。

中国青年报发表胡印斌的观点:很多时候,平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既然各个群体之间本来就存在着种种客观差异,如收入、机遇、能力等,仅凭某一项具体的惠民政策,试图“一揽子”解决,似乎很难完全消弭鸿沟,实现和谐共处。若生硬地捏合到一块,则必然会出现新的不均衡,冲突在所难免。目前,在政府、物业、业主、租户四方协商下,深圳发生冲突的小区业主与租户已达成共识,花园共用、剩余车位重新进行安排,且承诺以后会增加车位解决矛盾。然而,这一现象引发的思考并未结束。如何在尊重各个群体权益的基础上,共建美好家园,并不轻松。不仅需要界定各方权利边界,更需要互谅互让。特别是在各地纷纷推出“租售同权”政策的背景下,这一问题无疑有着一定的普遍性。有必要从制定政策之初就预想到困难所在,多一些有针对性的绸缪与擘画。多沟通互动,少专断粗暴;多精准施策,少盲目强制,尽可能获取更多共识。

小蒋随想:人性常常是自私的。在一些人的处世哲学里,“平等”只是自己处于劣势地位时举出的争夺权益大旗;而在自身处于优势地位时,“平等”则成了妨碍维持既得利益的绊脚石,转而坚决回避。正因为资源往往是不足的,人性又是自私的,所以必须有法治与规范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裁决与分配。人们必须认识到和谐不是自然天成的,现实中有争端、有博弈很正常,有妥协、有舍也有得是生活的常态。能够确定的是,法律对公正的恪守,规范对公平的执着,会不断调整天平出现的倾斜。绝对的平等因为方方面面的因素并不现实,社会不可能回到“平均主义”。然而,在公平竞争下取得的合理优势,在托底性权益下保障的底线平等,则是现实可期的,也是文明社会必须确保的。本着上述原则,一些争端的解决应有基本思路。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