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录取通知书也能传递大学精神

王钟的

2017年08月07日08:2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标题:录取通知书也能传递大学精神

今年高校招生录取陆续结束,从某种意义上说,寒窗苦读多年的高中毕业生,其最终成果就体现在一张录取通知书上。近年来,许多高校花心思创新录取通知书的样式,有毛竹录取通知书,有老教授手写的录取通知书,西北工业大学还在今年发出了全国第一份AR录取通知书。

也许有人觉得,录取通知书起到通知作用即可,何必劳神费力搞出百般花样?其实,在招生录取工作已经电子化、数字化的当下,通知书实质上的通知功能已被弱化,考生在通知书寄达前便可在网上查到录取结果。寄发通知书之所以为高校所坚持,除了为考生提供一份正式的、书面的录取证明,还在于其承载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仪式感,高校录取通知书就是在学生高中毕业、进入大学校门之际,承载仪式感的物质载体。不管是传统上朴素、简单的通知书,还是如今的创新型通知书,都能让新生体验到进入大学之际的仪式感。精心设计这一仪式,显然意义非凡。

无论在高中学习阶段,还是填报志愿阶段,高中毕业生对大学的印象通常是间接的、抽象的。录取通知书是新生第一次接触来自大学的具象物件,直接影响他们对即将入读的学校产生的第一印象。俗话说,先声夺人,尽可能让新生形成美好印象,努力传达大学精神和学校理念,是录取通知书理应追求的目标。一份录取通知书设计得漂亮,能在很大程度上拉近学校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

那些创新录取通知书的高校,并非任性而为,很多具体的设计都体现了高校的特色元素。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在录取通知书上佩珍珠,因为珍珠是该校所在地诸暨的特产,也激励学生像珍珠一样砥砺前行;北京大学曾随录取通知书寄送“游戏光盘”,让新生以游戏角色扮演的方式提前熟悉校园生活,还在无形间表达了北大对学术探索的价值追求。

除了向学生传达高校的理念,在录取通知书设计上下功夫,也体现出对新生的尊重和关怀,传递出大学本身的精神。

当然,录取通知书仅仅是一个开始,高校如何在学生未来整个学习阶段贯彻这种服务意识,稳定地做好细节工作,才是根本。录取通知书不过是大学的初印象,于社会,于学生,还是于高等教育,最基本的无疑还是教学和科研的真实力。

在有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高校创新录取通知书,也是其办学自主性的表现。每一所大学有每一所大学独特的风格,也有其所要传播的精神和理念。录取通知书或许不足以承载所有,但应当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祝愿每一位新生在打开录取通知书以后,都能够享受属于自己的美好大学生活。

(责编:黄雨(实习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