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新论:掌握好临床与科研的平衡

李连达
2017年07月14日04:4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一部分医生以科研为主是可以的,但绝大多数医生应以治病救人的临床工作为主。培养医学人才的大方向不能离轨

  

  近年来,有的医院过度强调科研,过度重视建设科研型医院,过度提倡医生成为科研型医生,评出了一些“不会看病的高水平医生”。有的医学硕博士、教授及医学专家只重视搞科研、写文章,却不太会看病。

  医生该不该做科研?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重要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方向性、导向性问题。医学科研很重要,能够让医生不断更新知识,把临床经验上升为理论,培养良好的科学思维。不过,也要看到,医生以治病救人为主,医生、医院及医学科研机构等,主攻方向还得是治病救人,直接或间接地为治病救人服务。

  有的医生、医院、医学科研机构,不重视医疗工作,或认为临床工作不如科研“高级”。有的临床医生不重视医疗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有的医院领导,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向科研,结果医院的文章多、成果多、奖项多,但是医疗水平不高,治病救人的效果不理想。

  人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社会分工不同。有的医生,特别是刚毕业的青年医生,认为做临床医生整天忙于医疗,没有发展前途。只有从事医学科研才有水平、有发展、有前途。因而对于提高医疗水平不重视,把主要精力用于脱离临床的科研工作,逐渐发展成“疗效欠佳的医学专家”。一部分有条件的医生以科研为主是可以的,医疗、科研、教学全面发展应该鼓励、支持,但绝大多数医生应以治病救人的临床工作为主。

  有人讲“救100个病人不如发1篇论文”,原因就在于评价标准出了问题。在评定医生水平、职称、工资、奖励等一系列问题上,至今尚无科学、公正、完善的评审制度与标准。评价临床医生,不看他的医疗水平及治病救人的能力如何,而是以SCI论文影响因子、引用次数为金指标。这也鼓励一些临床医生一头扎进实验室,不重视医疗水平的提高。

  其实,看病和科研并不矛盾,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键是掌握二者的平衡。唯论文、唯SCI导向评价医生,将其作为医生晋升职称的主要标准,对基层医院和临床一线大夫是不公平的。他们全部时间精力用在治病救人上,没有时间、条件和精力进实验室,做实验写论文。因此,要改革评价机制,引导基层医院和临床第一线的大夫以治病救人为第一要务。同时,在积累医疗经验、提高医学水平方面,也应该鼓励医生以科研的方式去思考、去交流。

  近年来,有些中医机构热衷于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还有些人把中医理论神秘化、玄学化,脱离实际、脱离临床。这对于提高疗效、提高防病治病能力、提高治病救人的水平,没有多大帮助,不解决实际问题。有人热衷于争课题,抢经费,生产大量没有太多价值的论文、成果、专利,而不是努力解决治病救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科研方向的偏离,浪费了国家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阻碍了中医学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后继人才的健康成长。

  总之,医生该不该做科研,医院要不要过度强调向“科研型医院”发展,医疗机构要不要以治病救人为主,人才培养的方向是医疗型医生还是科研型医生,这些问题都应该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论有多少理由,有多少千变万化的情况,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这个基本点是不变的。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17年07月14日 05 版)

(责编:崔东、黄策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