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毕业演讲体现一所大学的“魂”

毛建国

2017年07月04日08:29  来源:工人日报
 
原标题:毕业演讲体现一所大学的“魂”

  对高校来说,最大的责任,就是把学生铸造成器。这种铸造,不仅是物理的而且是化学的,不仅是技术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对学生来说,毕业典礼是在高校的“最后一课”,因其特殊性,有可能镌刻成人生记忆。

  据7月2日《北京青年报》报道,“情怀”是清华校长邱勇在7月1日举行的2017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演讲的关键词,以此寄语毕业生们心有净土,行胜于言。约5000名毕业生身着学位服参加了当天的毕业典礼。

  这是一个毕业季,也是一个毕业演讲的比拼季。不止清华,很多高校的毕业演讲都叩击心灵,一些高校的校长、嘉宾演讲全文甚至刷爆了朋友圈。

  胡适先生有一篇著名演讲,建议毕业生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总得有一点信心。这影响了很多毕业生,并且扩散开来,影响了很多人。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高校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出现了套路化迹象,充满正确的废话、套话,很难让人接受。可喜的是,近年来的毕业演讲,出现了有趣味的倾向。这种变化,发生在大学校长身上,大致是从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那篇著名的“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开始的;发生在演讲嘉宾身上,大致是从人民日报副总编卢新宁那篇“在怀疑的时代依然需要信仰”起步的。

  这些毕业演讲体现着一所大学的精气神。前段时间,北大在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时,还提出要建设“伟大的大学”。到底什么才是“伟大的大学”?在人们看来,不仅要有大学术,还要有大情怀大境界大视野,概括起来讲,是要有大精神。

  易卜生讲过,“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对高校来说,最大的责任,就是把学生这块材料铸造成器。这种铸造,不仅是物理的而且是化学的,不仅是技术上的而且是精神上的,不仅体现在平时教学中而且体现在毕业典礼上。对学生来说,毕业典礼是在高校的“最后一课”,因其特殊性,有可能镌刻成人生记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高校越来越重视毕业典礼,也才会出现越来越多“走心”的毕业演讲。

  现在的毕业典礼越来越见大学精神。这种见精神的毕业演讲,体现了大学对现代性的追求,也正是有着这样的追求,才让人们对大学充满敬意,对未来充满期待。

(责编:刘琨(实习生)、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