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晚报:儿童用药何时告别“猜和掰”

苑广阔

2017年06月14日08:19  来源:石家庄日报
 
原标题:儿童用药何时告别“猜和掰”

由于儿童专用药品少,有些家长只好通过各种换算,按照“小儿酌减”的原则,把成人药给孩子使用。这样做的后果却很严重,有资料显示,中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的不良反应率则达到4倍。有数据显示,我国专门生产儿童用药的企业有10余家,有儿童药品生产部门的企业30多家。在上市药企中,单一主营儿童用药的生产企业仅有一家。(6月13日《新京报》)

儿童人口数量占到全国人口总数的20%以上,这数亿人口的背后蕴藏着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所以市场上凡是涉及儿童需要的商品,几乎都有“儿童装”,从童鞋、童装、童车到各类儿童食品,不一而足。但是另一方面,当父母带着生病的孩子去医院看病或去药房买药的时候却发现,大部分药品都没有儿童剂型,而只能在成人剂型的基础之上减轻分量服用。于是医生开给儿童患者的处方中经常出现诸如“半片”“四分之一片”的字样。

而在一些药品的包装说明书上,甚至根本没有儿童剂量的规定,只是以“酌情酌量使用”或者是“根据医生指导用药”等模糊的提示。但“酌情酌量使用”,到底依据什么“情”,如何决定“量”?结果家长回家给患儿服药的时候,也只能估摸着来,这就有了儿童用药剂量靠“猜”,用法靠“掰”的说法。而药品不是食品,多了可能带来药物的不良反应,带来健康乃至生命危险,少了又影响疗效,达不到治病的效果。

另一方面,国内药品缺乏儿童剂型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浪费现象严重。特别是有些注射类药物,因为只有成年人剂型,儿童在使用的时候,只能使用其一半或者是几分之一。而这类注射类药品,一旦打开,就不宜继续保存,剩下的药品只能当医疗垃圾丢掉,这不但造成了药品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也加重了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

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从国家到公众的普遍关注,利好消息也不断传来。近期,国家卫计委、工业和信息化部、食药监总局印发《第二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39个儿童药品上榜。而2016年6月1日首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公布后,32个上榜药品中已有22个儿童药品进入优先审评通道。但是在专家学者看来,这只是有利于解决儿童药品的数量问题,要想改变用药靠“猜和掰”,则仍旧需要像“限制使用抗生素令”那样,以行政手段规范儿童用药,强制性规定某些药品只能使用儿童装,而不能再延续以往的“成人标准儿童减量”的老习惯。

我们知道,儿童药品市场的完善、儿童用药的安全,既离不开市场的自我调节、利润激励,同时又离不开政府在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上的引导、倾斜。这其中牵涉到药企、医院、医疗卫生主管部门等等,所以既需要做好彼此之间利益的平衡,又需要做好各方关系的协调,需要主管部门积极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责编:刘琨(实习生)、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