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共享经济,货真价实才可享“名分”

丁慎毅

2017年05月11日09:06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共享经济,货真价实才可享“名分”

相当一部分共享经济模式已变味,成为变种的租赁经济,却还以新生事物的名分要求享受政府的宽容和优惠,对此监管部门要密切注意

继共享单车后,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产品纷纷面世。日前,共享篮球平台“猪了个球”宣布完成千万级Pre-A融资,共享充电宝“街电”获得聚美优品3亿元的投资,共享充电宝“小电”、“来电”分别获得投资方2000万美元A轮融资。共享雨伞、共享玩具、共享服装等都进入了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体系。那么,这些共享产品都靠谱吗?他们是真正的共享经济吗?(5月10日《北京青年报》)

应该说,这些产品开始慢慢有些离谱了,不少偏离了真正的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指拥有闲置资源的机构或个人有偿让渡资源使用权给他人,让渡者获取回报,分享者利用分享他人的闲置资源创造价值。较早进入市场的网约车还是以个人不能充分利用的私家车和时间来与人共享,还算共享经济模式。但是从共享单车开始,所谓的共享产品便逐渐偏离共享模式的轨道。以共享单车为例,单车并非民间闲置的资源,而是使用新资源生产制造的,市民并非互助式使用,而是通过交押金并支付使用费方式,这看起来更像租赁经济。之后的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等模式都如出一辙。尽管有些服务目前都可以在支付宝的“芝麻信用”服务项目中找到,芝麻信用达到一定分数,就可以实现免押金租赁。但免押金的毕竟是极少数,与其他众多需要交押金的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也就是说,商家真正关注的共享,是民众不太在乎的几百元的“闲置”资金,商家真正做的不是共享经济而是金融经济,靠打金融政策的擦边球来谋取利润。这与传统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共享已经不是一个套路。这种共享模式更多地只是强调便利性,甚至为此不惜给公共秩序带来麻烦。

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共享经济模式已变味,成为变种的租赁经济,却还以新生事物的名分要求享受政府的宽容和优惠,对此监管部门要密切注意。近日,多地政府部门已经出台或正在研究规范发展共享自行车的办法,多地明确了共享单车的限停、禁停范围。这或许就是一个信号:共享经济不是万能标签,要货真价实。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当这种变味的共享泛滥之后,过多的APP下载和押金支付,对民众来说反而成了一种麻烦,更可能对一些公益性的共享活动形成损害,甚至影响到政府部门某些公共服务的质量。变味的共享经济如果不回到真正的共享模式中,就会离真正的共享经济渐行渐远,而这样的经济注定走不远。

相比而言,互联网的二手交易渐热,反而更具共享精神。《2016分享经济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闲置市场规模达4000亿元。在巨大潜在市场的诱惑下,腾讯联合58旗下的转转、阿里旗下的闲鱼等,都在闲置二手交易领域加大力度布局。看似不起眼的平台,现在已经成为互联网大佬们争夺的新高地。当然这同样需要有效的引导和强力的监管,如此才能避免共享经济变味,才能真正发挥共享经济的积极作用。

(责编:刘琨(实习生)、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