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民生观:让跑偏的职业正过来

李红梅
2017年04月10日05: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随着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医药代表变了味;帮助回归职业本位,需要釜底抽薪

  

  按照国办近日印发的意见,医药代表将进行登记备案管理,不允许再卖药,这标志着“褪黑”时刻终于来了,医药代表将回归职业化本位。

  医药代表的本义,是向医生介绍药品作用、原理、临床适应症、禁忌症等,推动合理、对症用药。我国早期的医药代表大多是医生出身,和临床医师平等交流,帮助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医生打开了一扇了解药品的窗口。后来,随着药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医药代表变了味。药品生产企业越来越多,超过5000家,其中97%以生产仿制药为主,同质化竞争激烈。经营企业也越来越多,达13000多家,小、散、乱是它们的主要特征。大部分药品生产企业采用底价代理模式,全权让药品经营企业销售药品。经营企业想方设法占据医疗机构的销售渠道,谁拿到渠道谁为王,甚至能影响生产企业。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大量没有医学、药学背景的人进入了医药代表队伍,医药代表成为销售的排头兵,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公关医院、医生,开出药品处方。他们对药品一知半解,更不要说讲解药品专业知识,红包、回扣是他们的常用砝码,开会、旅游是他们的遮盖手段,挂靠、过票是他们的合规助手。于是,一种药品1元钱生产出来,经层层代理后,患者拿到手价格能达到10元、20元!

  不让医药代表卖药,这是大好事。然而,“褪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且不说能否转型成功,如果药品行业发展仍是当前的仿制药为主,小、散、乱并存,公立医院仍是药品销售大头,各种隐形、变形的以药补医仍然存在,那么,医药代表的“褪黑”会不会大打折扣呢?恐怕他们仍然会用各种不合规的手段,继续“公关”,继续卖药。必须警惕这种地上转入地下的可能性。

  助医药代表顺利转型,需要釜底抽薪之法。一方面鼓励引导药企注重研发创新,整治药品生产、流通秩序,规范行业发展,打击各种违法经营的行为;一方面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行医药分开,彻底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最后,还需要法律法规来护航发展,外部严格监管,内部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人员素质,使医药代表进入职业化良性发展轨道。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10日 14 版)

(责编:王吉全、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