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如何用好创新“钥匙”?

陆晨 

2017年03月08日14:0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3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对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关键作用,自然是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7次提到实体经济,与去年出现4次相比,着墨更重,显然振兴实体经济被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脱离实体的发展终究是“空中楼阁”。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在世界经济面临颠簸的大背景下,实现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这离不开下力气搞活实体经济的强基固本。

然而,肯定成绩更要直面痛点,实体经济发展到今天,正面临着艰难爬坡的阵痛,长期积累形成的供给质量效率不高、产业同质化竞争、民间资本增速下滑等难题,困扰着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究其根本,实体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持续发展的新动能是第一痛点。正如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所言,实体企业对研发创新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低下甚至严重缺失。

我国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时间指针指向2017,迎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实体经济发展也迎来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政府工作报告着重提出“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并作为2017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在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中,抓住了振兴实体经济的“第一痛点”。

振兴实体经济,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质量”“供给”“品牌”都是其中关键词。以创新驱动实体经济振兴,根本在于点燃创新引擎,打通关键要素融入实体经济的通道,助推实体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当下中国经济发展,最缺乏的当属“从0到1”的原始创新。主动拥抱创新,需要“对症下药”,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持续激发企业和人才的创造潜能,原始创新便收获了“生根发芽”的沃土;加大投入建设“双创”示范基地,打造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创新能力才有了“变现”的空间。

而在这片沃土上,围绕创新链“精耕细作”产业转型升级,更能形成撬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力杠杆。时下最热门的人工智能,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智能制造”带动产业升级战略意图凸显。以创新成果推动传统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重构产业模式,擦亮“中国智造”品牌,传统优势产业方有望“萌发新芽”;以“高精尖”技术注入新兴产业,搅动新兴产业集群布局一江“春水”,新兴经济动能方有望蓄势待发;新旧动能实现“无缝对接”,才能推动实体经济向“智慧型”转型升级。

站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风口,创新驱动与产业转型升级融汇贯通,绘就振兴实体经济“路线图”。以创新盘活发展关键要素,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蓬勃动力,中国经济才有望“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