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学”,切莫以“叫停”点到为止  

张健

2017年03月03日14:0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标题:“在家上学”三言两语怎能说得清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并且“高度关注接受‘私塾’‘读经班’等社会培训机构教育的学生”。这是国家首次明确叫停“在家上学”。(3月3日《工人日报》)

“在家上学”的教育形式虽一直未被教育部门认可,“截至2016年2月,中国约有6000人正在实践‘在家上学’,约5万名家长有意尝试这一教育模式。”相比于我国每年成百上千万的入学新生数量,也占不到多大的比重,但既然客观存在,就应该反思一下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利弊。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单一公办教学形式,逐渐衍变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并行的局面。在教育形式已经实现了多重选择的今天,“在家上学”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笔者看来,就算此番教育部站出来对“在家上学”说不,这一现象也不可能就此彻底消失,至少是在教育部门介入制止或法律手段形成以前还会存在。正所谓“法无禁止皆可为”嘛!

教育部对“在家上学”喊不的初衷无可厚非,如果“在家上学”被大众化,浪费了社会教育资源不说,一旦教育失败,耽误的可能就是孩子的一生,会留下很多社会隐患问题。但是,对于“在家上学”现象,社会舆论不能一味地就事论事、拳脚相加,俗话说“水有源树有根”,想要根治此现象,查清根源才是最重要的。

为孩子选择“在家上学”的教育形式,表面上看是父母对孩子教育关爱过度,其实质在于父母对学校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不满。近年来,我国除了在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外,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也有了较大的改变。但又不得不说,以服务考试为主的应试教育,仍在当今学校教育中扮演着主要角色。

学生的考试成绩高,说明学校的教育质量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学校的社会口碑就好,无形中学校已经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力和自己工作成绩的唯一标准。此外,学校教育方式也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学不会也得坐这学,听不懂也得坐这听。课堂上答疑解惑时间过短,理解能力差的孩子跟不上“大部队”节奏,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致使部分父母对学校教育产生不满。 “在家上学”才会被家长看成是孩子教育的另外一条路,付诸于尝试和实施。

综上所述,对于“在家上学”现象即便是国家教育部发声叫停,注定也是治标不治本,最后也可能是无疾而终。因为只有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使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更适应孩子成长需求和社会未来需要,才是根治“在家上学”现象的最有效途径。

 

(责编:杨建楠(实习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