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看,有的官网官微只是在言语上侵害民众,实质上,仍是现实复杂利益关系在话语场上“情不自禁”的呈现。看得见的,是在逞一时的口舌之快;看不见的,则是以外人为“鱼肉”的官商一体运行逻辑。
“你最好永远别来!有你不多没你不少!”日前,“丽江市古城区委宣传部官微怼网友”一事,引发网友质疑。对此,丽江市古城区委2月27日通报称,对相关官员采取停职检查,并进行党纪立案。责令古城区委宣传部向古城区委作出深刻检讨,汲取教训,严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澎湃新闻网3月1日)
近年来,个别地方官网、官微发布的不当言论、“神回复”时有出现。今年1月,武汉一市民向媒体反映,“武汉通”官网经常语出惊人,相关截图显示,对于问题“武汉通卡如何保管”,相关回复为“你爱咋保管咋保管,关我毛事”;对于问题“为什么网上余额有时与实际余额不符”,回复是“因为你自己太穷系统嫌弃你”,等等。
官网也好,官微也罢,均属于政务公开的渠道与路径,本该积极、坦诚地回应社会公众的诉求,搭建起政府与民众良性沟通互动的桥梁。可以说,网上的及时发声,不仅意味着政府话语表达方式的变化,更重要的,仍在于其感知群众冷暖、应对社会关切的内核。也即,无论线上线下怎样切换,服务民众的宗旨都是一样的。
那么,这样一个便捷的互动方式,何以到了个别地方手里,就会淮橘为枳、出语伤人,反倒成了刺激、灼伤公众情绪的导火索?
其一,仍有不少地方与官员并没有真正转变观念,从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层面去理解新媒体。在这些人眼中,官与民的界限依然分明,高高在上的做派并没有因为互联网的整合而有所改观。老百姓提出的问题乃至老百姓本身,对于他们而言,仍是一堆麻烦与一群麻烦制造者。以这样敌对的情绪去回应,不可能有好态度。
比如丽江某官微怼网友事件,呈现出来的可能只是局部的小概率事件,但折射的却是当地对舆论监督、政府治理普遍的对立情绪。他们不仅不去下决心整治当地日渐恶化的旅游环境,反而摆出一副“爱来不来”的傲慢姿态,拒绝反省,拒绝批评,拒绝良性治理,乃至反唇相讥。
其二,不当言论频出也表明,一旦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成为官员利益竞逐与分肥的“场”,则必然无视民意诉求。而且,这个“场”往往有着高度的封闭性与凝聚性,敢于阻击所有外来的质疑。此前,云南省副省长陈舜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参团旅游,就在一家旅游购物商店享受到“一对一”强购服务。对此,云南省省长阮成发在2月10日召开的云南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曾怒问:“有些购物店之所以那么嚣张,为什么就关不掉呢?背后有人吧!”
可见,表面上看,有的官网、官微只是在言语上侵害民众,实质上,仍是现实复杂利益关系在话语场上“情不自禁”的呈现。看得见的,是在逞一时的口舌之快;看不见的,则是以外人为“鱼肉”的官商一体运行逻辑。
因此,治理之道,一方面,固然要认真整治电子政务,如专家所言,强化对一线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要做到比较客观、克制地回答一些问题。简言之,要有礼貌、说人话;另一方面,则还是要从根本上转变地方政府的行政理念,真正从这个社会的公共利益出发,而不是总惦记着地方利益乃至个体利益。
对此,李克强总理去年在部署“互联网+政务服务”时也明确指出,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身边发生的、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各级政府不仅要重视宏观经济等“大事”,同时也丝毫不能忽视老百姓关心的“小事”。
这其中,有必要深挖官员与市场的利益关联,严厉惩治,斩断不当利益。只有不当利益被斩断了,才有可能让不当言论、“神回复”彻底敛迹。这也是俗话说的“不见棺材不掉泪”,舍此,不足以惩顽治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