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金台锐评:法治不能卡在“最后一公里”

张璁
2017年01月18日08:2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依法治国的根基在基层,能不能让法治获得每个人的真诚信仰,关键看基层生态的这“最后一公里”能不能打通

  

  “反正一句话说到底,就是权大于法。”说这话的人是一名基层的城管执法大队大队长。今天还有人公然敢说这样的话,已经足以让人大跌眼镜;而更耐人寻味的是,许多看过这则新闻的人,却留言说这名干部其实是无意中漏出了一句“大实话”。 

  这样的评论并非只是戏谑调侃。这些年,国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心和力度可谓前所未有,从司法体制改革到法治政府建设,法治领域每天都在发生令人欣喜的新进步。但老百姓对法治的观感,却往往主要来自于生活中的基层生态。因此基层法治生态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法治的评价。顶层设计最终要落实到基层,最让人忧心的就是一旦法治被卡在这“最后一公里”,那将会让老百姓的法治获得感大打折扣。 

  这则新闻背后的舆情,让我们看到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比较恶劣的基层法治生态:人治思想、长官意识的观念还没根除,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还有土壤。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这些基层干部不知道“法比权大”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一些基层干部匪夷所思的言行背后,并非源于脑子里“不知道”,而是因为内心里“不在乎”。 

  实际中,一些人能让自己如此心安理得的借口和托辞还不少。有的认为都是为了地方建设发展,依法办事的条条框框太多,束手束脚难以开展工作,但实际上却在为违背法治原则留下的后遗症付出越来越多的成本。有的认为法治嘴上说说可以,一旦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就“不灵光”,可事实上那些突破法律与政策底线的行为,在效果上也往往是造成的问题比解决的还多。更有人干脆以“中国自古就是人情社会”“一直都是这么干的”之类似是而非的“歪理”麻醉自己,不主动坚持法治原则,反而放任自流、污染风气,结果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基层做事追求务实,这原本是好事,但如果在法治的问题上算不好大账、长远账,就犯了舍本逐末的毛病。以近期被社会舆论经常谈论的营商环境为例,我们不难发现经济社会发达地区,法治建设也更加规范。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那些营商环境常常被诟病的地方,经济活力难免会受到很大影响。由此可见,法治在基层也绝不是所谓“虚招”。 

  依法治国的根基在基层,能不能让法治获得每个人的真诚信仰,关键看基层生态的这“最后一公里”能不能打通。刚刚结束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强调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重要性,而加强源头性、基础性工作的责任最终都要落在基层身上。是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还是用非法治的方式积累、激化矛盾,这是一个再明显不过的选择。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基层法治生态的改善更是一个需要韧性坚持、久久为功的大工程,在这方面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 人民日报 》( 2017年01月18日 17 版)

(责编:崔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