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治霾急不得,但也慢不得,应对要及时

孟言

2017年01月14日10:48  来源:人民网
 

一场持续笼罩华北地区9天多的“跨年雾霾”刚刚消散,山西临汾的大气污染问题再次让人们绷紧了神经。10天之内,临汾大气二氧化硫浓度三度破千,而当地却一直未发布相应预警,质疑声此起彼伏。频频爆表的指数,与持续“缺席”的预警,照见着公众的健康焦虑,亦折射出污染防治领域应急制度等的缺失。

雾霾频发,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从根本上说,是由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的。雾霾的形成,非一日之寒;雾霾的治理,也难一蹴而就。对于临汾这样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来说,更是如此。即便如此,治理雾霾也慢不得,人们的嗓子眼难受、心肺太疼,雾霾一日不除,民怨就难消,幸福就会打折。因此,在霾难立除的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应对更不可缓,要做好预警、及时采取高效有力的对策。

发布预警,虽然不是治本之策,但对减少空气污染对人体的侵害,也算多有裨益。禁止燃用散煤、施工单位停工、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等应急举措有利于削减污染物峰值;幼儿园、中小学停课,暂停户外大型活动等能有效减少人体暴露在污染物中的时间;而个人在预警提示下做好防护准备,亦能为自己撑起有效的“保护伞”……预警机制下的多措并举,不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污染到来时守护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对于二氧化硫这样对人体既具有长期伤害性、更具有短期毒性的污染物来说,更应以预警敲响警钟,将其危害减小到最低。合理、及时发布预警,是应对大气污染侵害的题中应有之义。

此次临汾事件,舆论之所以持续发酵,一方面是因为二氧化硫含量的频频爆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管理部门的应对态度。当地环保部门负责人曾公开表示,要“建立二氧化硫预报预警机制,严密关注市区及各县(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变化趋势,适时启动应急预防措施”,但仅仅在几天之后却反问记者,“全国有哪个城市有关于二氧化硫的专门预警”“你找给我看看”……如此前后不一,不禁让舆论哗然。此后,该负责人更是拒绝接受记者采访。面对二氧化硫重空气污染,因为“没有先例”而不发预警,折射着污染防治领域应急机制的缺失;面对公众的诉求和疑问,不能及时站出来回应,暴露出管理部门面对突发事件应对不力的事实。这般没有担当、巧言令色的干部,何异于尸位素餐?

当然,除了当地管理部门的责任,此次临汾事件也再次凸显了当下预警机制的不足。诚如当地环保部门负责人所说,全国在二氧化硫污染方面的预警都处于缺失状态,那么未来的大气污染预警制度,能否对污染物实现更全面的覆盖?预警要根据污染物累积的时间加上预测发出,往往预警发出时,人们已久受其害,未来预测技术能否更上层楼,让预警真正起到提前预防的作用?如今,预警的触发机制在省级、市级可能都不尽相同,未来是否能有更为固定的标准,让预警的启动不必拘泥于一地一策,不必受制于“部门推诿、职责不明”?求解好这些问题,才能解决我们的“心肺之患”,才能为公众的健康护航。

让预警机制更好地落地开花,不能只靠政府唱“独角戏”,社会各界的参与、联动,才是治理污染最深层次的力量。少开一天车,少踩一脚油,拨霾见日、畅快呼吸才能不再遥远。

(责编:王政淇、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