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媒体别随便挑起舆论争端

叶 泉

2016年12月30日08:30  来源:法制日报
 
原标题:媒体别随便挑起舆论争端

  现在很多媒体人都已经习惯了,越是年终岁尾,在大家都急着放假回家过年的时候,越是新闻舆论的高发期。为什么?因为所有的敏感话题都指望着在这个时候出结论,让节日欢乐祥和的气氛给冲淡呢!于是很多胸怀理想的媒体人发下宏愿,这个套我不钻,越到岁末我越精神。

  这不,一大早就看到了一个醒目的标题,《电影局回应“猫眼专业评分下线”:无任何接触》。乍一看,新闻敏感性稍差点的人,都会被这个标题弄懵圈了,可其实这事已闹了一天多了。事情的起因是《中国电影报》的一篇题为《豆瓣电影评分,面临信用危机》的文章,此文指责豆瓣、猫眼网站给国产贺岁电影打低分,电影恶评误导观众观影。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话的弦外之音就是国产贺岁电影的票房收入少了,制片人无法向投资方交待了,但文章偏偏要把事情拔到保护国产电影的高度,以显示自己的政治正确。

  本来这种事在圈子里搞搞也就罢了,可却有一家天字号党媒在客户端转载了此文,于是一件圈内事就变成了公共事件。贵圈水太深,作为一个圈外人,本来不该蹚浑水,但既然已经成了一个公共事件,就不得不让人说话。

  电影不好看怪影评咯?这个逻辑怎么都讲不通呀?我不喜欢看电影,可有个朋友是超级影迷,有一次被他追着死问为什么不喜欢看电影,只好敷衍说因为电影不好看。他说你没看过怎么知道不好看,我只好说看大家的影评就知道了,于是他像看怪物一样地看我。我大惭。我知道我说了一句最反智主义的话。

  是先有烂片之后才有恶评,还是先有恶评之后才有烂片,这是一个连小学生都不会弄错的因果关系,却偏被人搅和成了鸡生蛋、蛋生鸡的死循环。因为有人刷差评,就得出结论说差评影响了国产电影院的票房,这就好像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出发的目的一样,因为论证过程太长,而得出了一个违反基本常识的结论。当然,我们不排除一些网站有恶意刷评的现象,也不排除一些影评人有故意操纵舆论的情况,但因此就把烂片的责任甩锅给网站,显然不合逻辑,而且还上纲上线到保护国产电影的高度,就更容易激起舆论的不平之感了。

  在电影市场上,国产电影整体上拼不过好莱坞大片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不是什么保护不保护的问题,更无关政治正确。要说为什么拼不过,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该用心的地方不用心。我们的一些国产电影连一个完整清楚的故事都讲不明白,全靠舞美、技术、名角在那硬撑,怎么可能有好评?新闻讲究内容为王,电影何尝不是如此?一些电影的剧情要么反常识、反逻辑、反人性,槽点无数;要么云里雾里,东一脚西一脚,串不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观众以为导演还没睡醒呢。这样的电影用不着影评人和网站告诉观众好看不好看,观众直接就用脚投票了。

  中国不是没有好电影。《一九四二》《老炮儿》《我不是潘金莲》,这些年冯小刚的电影出一部火一部,原因无他,就是以故事取胜。反映人性、反映真实社会问题的创作理念,让他的故事能够打动人、感染人。而那些整天活在古代玄幻魔界,靠美女帅哥拉动票房的电影,可以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中国电影来讲,这才是真正的政治正确。而所谓的保护国产电影的说法,其背后不过是票房和利益在作祟,拿着保护的借口来遮丑罢了。真正的好电影用得着保护吗?

  抛开电影这个话题,再谈谈我们熟悉的公共舆论问题。有人说自媒体时代,事实生产不足,观点生产过剩。的确,在这个利益多元的时代背景下,人人都想抢夺话语权,可人人都不愿意踏踏实实去做实证调查,导致事实跟不上观点的脚步,评论比事实跑得还快。结果就造成了立场先行、偏见当道、自说自话。这种不基于事实,只为表明立场,且丧失了理性与公正的观点,其意只在诿过于人,自然免不了会犯很多逻辑与常识性的错误。这样的观点不仅谈不上价值,而且很容易挑起争端,引发战火。

  自媒体时代不缺观点、不缺言论自由,缺的是共识,只有共识才能让大家凝心聚力,实现国家发展的共同目标。而撕裂共识,只会让我们的社会陷入争论、内耗之中,导致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一部国产电影的票房好坏,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顶多是个别投资人的利益受损,与国计民生、百姓福祉关系不大,用这样的话题来挑动舆论战火,撕裂宝贵的社会共识,实在不值得。所以归根到底,我们的媒体,特别是具有公信力和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主流媒体,在当下纷乱的舆论场中,应该以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凝聚共识、安定人心,帮忙不添乱,平事不挑事。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