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民生观:众人观望时 你敢挺身吗

朱 磊
2016年12月15日04:1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面对道德选择,多一些敢于破局的人,而不是围观,社会环境才会更好一些

     

  朋友最近因为常常挤公交,观察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但凡车上有第一个人主动让座,这辆车的让座率就一定会高,反之,大家就会大眼瞪小眼,即便求助的眼光扫到身上,也会被忽视,“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破局者站起来。只要我有位置,我一定做第一个!”朋友斩钉截铁地说。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鲜见,排队时,有人插队,如果没有人站出来大声斥责,人人都会选择忍气吞声,其结果,是更多人选择插队,反之,一旦有人站出来,一定会得到很多人的声援,这个队伍的秩序也会比较良好。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往往喜欢选择观望。打破道德困境和尴尬,往往需要有人第一个站出来。多一些这样的破局者,该不该主动让位,要不要扶一把,可不可以插队,能不能诚信一些……这些踩在基础道德准绳上的争辩和讨论,才会少一点,社会环境才会更好一些。当然,破局者也需要多一些社会的声援、媒体的鼓励和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很多地方开始探索以政策来为见义勇为者护航,防止他们流血又流泪;以法规来鼓励搀扶老人者,保护他们免遭讹诈;建立志愿者和社会义工积分系统,支持大家为社会贡献力量。只有形成好的氛围,才能够看到更多人成为第一个站起来的破局者。

  想起了上学时的一件往事,因为长途汽车晚点,大量旅客滞留,好不容易一辆大车蹒跚走近,立刻引来人流涌动,老人小孩顿时被卷裹其中,任你车站管理人员怎么喊也无济于事,一时秩序大乱。这时,一个略带沙哑稚嫩的声音突然冒出:“是学生的站到这边来,我们给大人看看什么叫排队乘车!”循声望去,一条瘦弱的臂膀高高举起,一个大学生模样的青年站在边上大声呼吁着,小小的沉寂后,更多学生模样的乘车者放弃挤车,站到了呼喊者边上,拥挤的人流也慢慢归于正常,虽然学生们几乎都没有能够上车,但是车站组织者当场又协调了一辆大巴,主动要求将每个最终没能上车者送到家门口。

  直到今天,那嘶哑的嗓音,那瘦弱的臂膀,仍然印刻在我脑海里。我和朋友的想法一样,在我力所能及的时候,对于每一位真心需要帮助者,我会毫不犹豫地去伸出援手,你呢?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15日 15 版)

(责编:袁勃、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