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传销扎堆儿燕郊镇暴露“管理之痒”

蒋萌

2016年12月12日16:2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传销扎堆儿燕郊镇暴露“管理之痒”

背景:有媒体揭露了潜藏于河北燕郊的一个传销组织。与以往传销组织略有不同的是,这个以家庭为单位的“拉人头”式传销,不限制人身自由,不吃大锅饭,不打地铺,利用“注册公司”作为合法外衣,以每个人投资49800元就有可能拿到最高450万的回报为诱饵,将入局者困在“发财白日梦”里。

新京报发表承章的观点:即便打着家长制与“民间自愿互助慈善众筹”的形式,但它同样是通过制造暴富神话吸引不明真相者入局,通过与收益严格挂钩的等级制对传销人员进行区分与激励,靠独有的成功学话术对入局者洗脑,没有实体,不做实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据报道,传销人员之所以集中到燕郊,看中了其“比邻北京、交通便利,房租又较低”的独特条件。一个规模庞大的传销组织在燕郊隐秘存在,其治安状况是否能够保证对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接?传销人员还经常来北京组织活动,这对首都治安状况,也构成潜在威胁。据悉,2015年底与今年,当地警方都曾出动警力清理传销窝点,两次分别遣散传销人员600与800余人,主要头目还被刑拘。但从现在依然猖獗的传销局面看,几次查处活动效果值得质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破分割式治理体系”的背景下,燕郊传销组织难以禁绝,或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样本。

小蒋随想:报道中提到,一个养了半辈子羊、年收入20多万元的人,在被“洗脑”后,坚信家里的2000多只羊远不如“互助众筹”的发财模式好,梦想着在燕郊待一段时间后,能赚到百八十万,再“衣锦还乡”。靠劳作年收入20多万元已很可观,这样的人也难逃传销陷阱,印证了贪婪与不劳而获心理“能量”之强。而这也是“传销业”履打不绝、总有人上钩的原因。或许,一些人并非完全不懂其中有猫腻,只是寄希望自己成为“食物链的上层”,而不是击鼓传花游戏中“最后的接棒者”。这种侥幸心态,恐怕使一些人“明知是坑也要跳”。至于传销组织扎堆儿在燕郊镇,想必是看重其位于京冀交界“桥头堡”的位置以及承载了数十万“京漂”之下管理水平跟不上。打击传销组织终归是外在举措,某些人性深处的恶念与缺陷靠什么来救赎?京津冀协同发展,不能只体现在房价上“比翼齐飞”,社会治理体系、社会保障能力更当协调共进。

建议体检入医保,如何考评体检?

背景: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教授提出,有关部门对于将体检费用纳入医保的事宜,应尽早有一个合理安排,并制定出时间表。

新京报发表观点:病症发现与干预时间的早晚,直接决定着个人寿命的长短与医疗支出规模。要减少大病、慢性病的出现,最合理的措施莫过于预防。在加拿大,持有有效健康卡的居民,每年可以免费享受一次体检;在美国,体检属于预防项目,一般会纳入医疗保险并全部报销或者负责主要部分。奥巴马医改更要求保险公司在出售美国本土的保险计划时必须包括免费的年度体检。中国已经建立了大病医疗保障制度,大病发病率直接影响财政支出,把钱花在体检上,并辅以卫生教育和防范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大病医保支出。纳入医保的体检可以要求个人自付一定比例,还应因人施策,年轻人、健康人检查频率低一些,老年人、既往症患者检查的频率应当高一些,检查的项目也需因人而异。体检入医保需要渐进式的制度安排,减轻政策带来的冲击。

小蒋随想:在关注体检能否入医保的同时,我们也应关注体检对疾病的“命中率”。首先,社会性的体检中心如雨后春笋,去体检的人犹如“走马灯”,你会否产生“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疑问。再者,商业化体检中心所用仪器、试纸、医师等是否靠谱,这方面的监督与对体检中心的“体检”是否到位?还有,体检花费与检测项目直接相关,一些简单的、价位低的体检所含项目有限,难保不会出现对疾病的漏检。早发现早治疗是一种美好愿景,但在现实中,也有“体检有问题离病入膏肓不远”的嘲讽。简言之,检查项目的科学性,检验机构的专业性,决定着体检的实际效果,影响着体检的公信力,是体检入医保必须考量的。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