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花街馄饨和阿大葱油饼,是大上海两家弄堂里微不足道的小小食店,偏偏就让众多食客宁可起个大早排长队也要尝尝鲜,也令居庙堂之高的总理李克强念念不忘。
在16位部委负责人和11位省份或地级市负责人参加的重要会议上,总理又一次提及:“前段时间,有家馄饨铺和一家葱油饼店影响很大,”他表示,虽然它们可能确实存在证照等问题,但我们基层政府部门也应更多从百姓角度考虑,“尽量寻求更多人的‘共赢’”。他加重语气说:“监管也不一定是冷漠的,要多带一点对老百姓的感情。”
这两家草根食铺,为什么会如此牵动总理心弦?首先,要看总理提及的场合:11月21日在上海召开的深化“放管服”改革座谈会。
什么叫“放管服”?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目标是用更大的“放”、更好的“管”、更优的“服”,持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释放发展潜能。
事实上,小小的梦花街馄饨和阿大葱油饼确实给城市管理、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基层政府出了一道难题。
经营梦花街馄饨的三姐妹,曾经在上世纪90年代上海产业结构大调整时下了岗;驼背阿大也难有其他工作岗位;他们几十年如一日,靠着精心烹制一碗小馄饨、一只葱油饼,解决了数个困难家庭的生计,也让眷恋“妈妈的味道”的上海人找到一丝精神慰藉。
但是,他们也确实是无证无照经营,确实触碰了法律底线和城市的安全红线。特别是因为油烟、噪音扰邻,惹得四周投诉频频。依法取缔,以保护更大多数人的合法权益,对执法部门而言显然也是情非得已。特别是念及就在最近,梦花街还曾经发生火灾,让整条街居民惶恐不已。在不能满足消防标准的人口密集居民区,无证经营举火生炊,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据报道,基层城市管理工作者也在尝试柔性执法,在严格执法的“霹雳手段”之外,也时时体现“菩萨心肠”。比如千万百计寻找法律和政策允许下的经营空间,和业者共同研究异地经营,或就近制作生鲜品售卖,不少企业也热心出主意想办法,像“阿大葱油饼”就易地重新开张,双赢的结局,也得到了从领导到百姓的肯定。
人情和法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经常面对的矛盾和冲突。这样的治理难题能否依靠“放管服”去悉心解开呢?
所谓政府职能重塑,就是将服务寓于管理之中,不再一味说“不”。既不能违法行政,不能视违法行为如无物,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只祭出霹雳手段,一禁了之。这对目前经济下行压力极大、就业压力极大的中国,其意义显得尤为重大。
而这,正是总理拈起这两个小食铺的“酒杯”,去喷浇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政府职能改革之块垒的缘由。
倘若“块垒”真能浇化,凭借“放管服”改革,便有可能保护民间创业的无限潜能,释放可持续发展的巨大红利,营造透明、便利、公平的整体创业环境,也会对新动能的成长、就业的扩大、产业结构的升级形成重要支撑。
在同一个会议上,总理还说过:“放管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双创的重要抓手,“用政府自身一时的痛换来人民长远的利”,事关全局,利在长远。
因此,能不能有效推进“放管服”改革,是衡量我们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标尺。法治不可动摇,安全必须保障,和谐亦要达成。这对所有城市管理者来说,都是一个极高的标准,极苛刻的自我要求,但也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具体实践。
“放管服”改革深化,绝不仅仅是阿大葱油饼们和食客们的幸福,在政府优化服务的努力下,一旦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小微企业如鱼得水,中国的诸般大事就都好办了。
这一切,确实需要下足调和鼎鼐、化戾气为祥和的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