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弱弱相侵”该由谁管?
背景:湖南慈利县人民法院近日对一起引诱、强迫未成年人卖淫案进行宣判,十余人被依法处理,其中大部分是未成年人。在被刑事处罚的7人中,有5人案发时未满18岁;而在3名受害者中有两人未满14岁,一人刚满14岁。
京华时报发表吴龙贵的观点:未成年人强迫未成年人卖淫,是一种典型的“弱弱相侵”。此案中,无论是受害者还是施害者,大多是留守儿童。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留守儿童其实都是最缺乏资源的一个群体,在受尽歧视与冷漠之后,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自我放逐的心态,同样以冷漠对待这个社会,“弱者抽刀向弱者”的事情,并非偶然。对于留守儿童,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只有摸底排查,而无进一步的制度跟进。留守儿童易受侵害,实际上也折射出监管之孱弱。涉留守儿童案件频发、高发的背景下,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失学、辍学。教育、民政等部门要切实担起责任来,不让任何一名留守儿童失学。二是像慈利这样的劳务输出地,有必要对留守儿童实行精细化救助,比如心理疏导、困难帮扶、开设维权通道等等。只有把工作做扎实了,留守儿童才不是悲伤和弱者的代名词。
小蒋随想:留守儿童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异地打工潮造成的骨肉分离。留守儿童发生意外与犯罪,很多人首先将矛头指向地方政府疏于关照。不可否认,政府有扶贫助困之责,应成为社会守夜人。但是,我们也要明白,许多留守儿童未必缺吃少穿,他们缺乏的是父母关爱与管教。在这一点上,外人给不了孩子最需要的温存,父母责无旁贷。政府最该做的应是创造条件让父母与未成年的子女团圆,破除外来打工者子女进城入学的门槛,让打工者与子女分享城市发展红利与福利,或者努力改善老家的基础条件,鼓励外出务工者回乡创业、就近就业。完成这些工作需要时间,但这不能成为拖沓、懈怠的挡箭牌。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等不及种种不作为。
预算决算要公开,预算外收支咋办?
背景:财政部近日印发《地方预决算公开操作规程》,对地方预决算公开的内容、渠道、形式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其中明确要求,地方政府部门开支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要公开到基本工资、奖金等。
京华时报发表铁永功的观点:公开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通过预决算公开来监督政府收支,让政府施政行为看得见、能监督。以部门人员开支为例,这是一个大项目,包含的具体科目还有很多,看似实现了“精细化”,但实际上很粗疏落后,很多人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的工资、奖金各是多少,自然也很难以此对开支进行监督、评价。因此,媒体和公众紧盯政府账本,对财务公开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不是吹毛求疵,而是公共预算监督的必然要求。预算公开也没有回头路,公开得越多越细,公众就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此,政府部门不应视为负担,而应把其转化为推进透明政府、赢得公众支持的动力。与香港等地区具体到一顿饭、一把椅子的公开力度相比,我们的预决算公开仍有很大进步空间。对此,有关地方和部门要见贤思齐,不能知难而退,视为畏途。
小蒋随想:公开地方预决算的根本目的是,防止行政者乱花钱、乱发钱。以前,一些管理者将“其他支出”作为一个筐,外人根本看不懂,内部人则把什么都往筐里装。因而,“其他支出”成为财政资金跑冒滴漏的一大隐患。如今,财政部出台《规程》,要求地方预决算内容必须细化,既是为了堵漏除患,又是在提高监督水平。不过,仍需警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个典型问题是,各地的预算外收入与开支规模巨大,而且在持续“做大做强”。这种钱的来源多而杂,不仅包括各种非税收入,而且可能涉及“执罚经济”。必须指出,预算外收入的公开程度更低,在支出方面,公众更是一头雾水。事实上,这已成为一个“后门”,可能滋生多种腐败。全面从严治党,离不开全面监督。拴住各级政府的钱袋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