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书大战”缘何在国内遭遇尴尬?

孔之见

2016年11月16日16:4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丢书还是作秀?11月15日上午,人们突然发现,曾在伦敦地铁上由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女星“赫敏”艾玛·沃森发起的藏书戏码,在北上广三地同时呈现。主办方表示,活动借鉴了“赫敏藏书”,在与伦敦地铁读书行动负责人取得联系后,获得了支持。中国版丢书拟将一万本图书随机放置在地铁、航班和滴滴顺风车上,并邀请了黄晓明和徐静蕾这两位明星共同发起,以期引发病毒式传播。

但让人遗憾的是,虽然此活动在微博、微信上关注度火爆异常,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遭遇尴尬,首先是不少地铁上所“丢”书籍几乎无人问津,其次是所“丢”书籍面临被地铁保洁人员当做遗落物品收走的尴尬,更关键的是,此举还被部分网友质疑为一种“拿公共资源作秀”之嫌的行为。

“丢书大战”遭遇尴尬,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好心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没有获取文化普及和阅读普及效果意义上的成效,确实让实施者尴尬,也让公众阅读行为尴尬。但如果深入分析,“丢书大战”遭遇尴尬也并不意外。

“丢书大战”借鉴了在伦敦地铁上由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女星“赫敏”艾玛·沃森发起的藏书戏码活动,但这种借鉴却忽视了国内的现实。伦敦地铁上与国内地铁、航班、滴滴顺风车相比,不管是人流量,还是载运量,都不是一个概念,在人满为患和拥堵不堪、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运输载体上,让人们慢下来静下来关注一下“丢书”恐怕只能是一种奢望。“丢书大战”的初衷是为了提升公众阅读兴趣,享受阅读快感,提升公众文化素养,但关键是,这些由主办方出手实施的行为,并没有经过充分酝酿、宣传,仅仅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推广,同时其所推出的图书,也并非就是人们喜爱的读物,而且整个活动的组织、管理不仅宣传推广不到位,而且相关推广信息也不公开,比如是纯公益的,还是有借助公共资源进行广告收益的,这些借助公共资源的广告收益是如何使用的,等等,公众并不知晓,难免会产生借助“丢书大战”搞噱头的质疑。更关键的一点是,在“丢书大战”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和地铁、航班等管理部门达成沟通协作的氛围,结果一些没有没乘客拾惠的图书,难免不会被保洁当做遗弃物而收回。

“丢书大战”遭遇尴尬,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关键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考虑国内实情,没有做好准备仓促实施。对于以公共文化素质提升为初衷的推广阅读行为而言,其意义毋庸讳言,其成效也值得期待,但关键是要把好事做好。在目前的情形下,要想让“丢书大战”达到预期目的,就必须在科学运作上下功夫,在细节设计上更人性,在信息公开上更到位。

首先,应对“丢书大战”进行科学设计,比如选择合适的实施场所,将阵地辐射到地铁、航班、公共图书馆、街头公园、餐饮场所等,让辐射的范围更广,让“丢书大战”受影响面更广,也让更多的人接触并参与进来。其次是形成共同参与合力实施的氛围。主办方可以与地铁、航班、公交、餐饮、宾馆、图书馆以及职能部门建立协作关系,共同从制度设计上进行规范,避免保洁收回书籍的尴尬发生。其三是坚持信息公开,将活动的目的、意义、收支等通过社交媒体和公共载体等进行公开,一方面可以借此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壮大阅读提升计划的力量源泉,另一方面也获取公众的认同和理解以及参与的热情。与此同时,还要开展各类辅助公益活动,比如书籍漂流征文、“丢书大战”感言、我阅读我快乐系列公共活动等,让“丢书大战”影响面更广,辐射面更宽,效果也必将更突出,更突显。

(责编:王倩、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