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处罚违规者,抓住环境治理“牛鼻子”

郭振纲

2016年11月16日08:52  来源:工人日报
 
原标题:【社评】处罚违规者,抓住环境治理“牛鼻子”

  让环保指数不达标的企业和个人无利可图,促其“悬崖勒马”;让放任环境污染的地方官员保不住乌纱帽,使其对环境污染治理不敢掉以轻心;让不作为的环保执法人员“动动位子”,督促其认真执法、守土有责。

  据新华社11月12日报道,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12日向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进行了督察反馈,发现当地89个国家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中有41个存在违法违规情况,涉及企业663家;水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推进滞后;北方药业环境污染、煤矿火点治理、危险废物管理等部分历史遗留及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内蒙古自治区按照边督边改要求,关停取缔违法企业362家,立案处罚206件,拘留57人,约谈238人,问责280人。

  自7月12日起,2016年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分别进驻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江西、河南、广西、云南、宁夏等8省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环保督察。内蒙古是首家反馈问题的省区,发现的问题让公众看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严重性。一大批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个人受到处理,让公众看到环保督察前所未有的力度,处罚违规者无疑抓住了治理环境污染的“牛鼻子”。

  从不同层级的督察组发现的问题看,人的因素对环境污染的治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企业敢于违规,主要是企业的管理者经济利益至上,对环境污染不当回事,顶风作案。近日国家环保督察组督察石家庄一家企业时,就受到了企业负责人的阻挠。一些地方的主要领导片面重视经济发展的观念依然没有改变,内蒙古违规开发自然保护区就说明这一问题。一些环境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执行环保法,导致一些环境违法行为久治不绝,河北省一些地方明确要求关停的污染企业依然在生产和排放,就说明这一点。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样的绿色发展理念写在文件上,出现在会议讲话稿中。可事实上,一旦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发生冲突,一些地方的负责人、一些部门的执法者、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就摆不正两者关系,不少地方冠冕堂皇地上演着一边污染一边治理的“二重奏”。从这个层面说,“史上最严厉的环保督察”要取得切实成效,就一定要从人的因素着手,坚决查办那些肆无忌惮污染环境的企业负责人,坚决查办那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或“嘴上叫得响、行动上迟缓”的地方负责人,坚决查办那些对环境治理“放水”的执法人员。

  处罚违规者,既是对之前不重视环保者的责任追究,也是对之后在环境保护上准备阳奉阴违者的警示。让环保指数不达标的企业和个人无利可图,促其“悬崖勒马”;让放任环境污染的地方官员保不住乌纱帽,使其对环境污染治理不敢掉以轻心;让不作为的环保执法人员“动动位子”,督促其认真执法、守土有责,最终,在全社会形成“破坏环境人人喊打”的氛围。

  中央环保督察组开了一个好头,相关地方在环境治理上的力度也要紧紧跟上。通过制度约束人,通过严明的处罚让制度更有力,我们相信,环境保护将迎来一个新局面。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