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命案早已不是简单的普通犯罪案件,而很可能是涉嫌公权力犯罪的案件,绝非停职处理与问责就能搪塞过去。
今年8月20日,四川省岳池县镇裕镇半沟村的上访者杨天直,被发现死于县城外的一条道路旁。此前,有报道称杨天直死亡前曾被截访者拘禁,从北京强制遣返,这起命案才引起舆论广泛关注。11月13日,岳池县警方正式通报此案,称警方已于8月底抓获犯罪嫌疑人张某等9人,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同时,县纪委已启动问责。
实事求是地说,不是每一桩命案都能引发关注。然而,一桩已经发生近百天的命案,在曝光后依然有些云里雾里,则难免令人匪夷所思。在这里,我们熟悉的“两个舆论场”再度出现:媒体报道、同行见证人与警方的说辞判若云泥。稍微梳理呈现出的矛盾信息,不难发现事件发生后不仅真相不明,反而陷入了更深的疑云。
其一,死者究竟是被骗还是被非法截访?在警方的回应中,杨天直等4名上访者是被人以提供住宿为由骗上商务车;但媒体报道称他们“突然被八九个人扭住身子,嘴被捂住,头部被蒙并塞进车”,并在车内遭到殴打。那么问题来了:骗人者行骗的目的何在?为何要殴打虐待受害人?身在北京的骗人者怎么能如此顺利迅速联系上岳池县镇裕镇的余某?又为何不辞辛劳把上访人送回原籍?骗人者究竟是截访还是纯粹做截访的生意?一系列明显不符合常理的行为,令人疑窦丛生,却没有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解答。
其二,死因究竟为何?人命案发生后首先要调查死因,而同行者回忆称遭到虐待81小时,亲戚也称杨“头、脸都是伤,左小腿上的一大片皮都不在了”。但警方在调查了近三个月之后,为何整个通报中对死因只字不提?难道死因还没有查清楚?这么长时间里,事情起了什么样的变化?当地部门调查清楚了什么问题?又做了哪些工作?记流水账般的情况通报看似在披露事实,实则几乎没有公布任何公众需要的信息。
其三,余某的身份为何?整个事件中,岳池县镇裕镇的余某是个关键人物,是牵扯公权力的要害线索。报道称,县纪委对余某等人进行停职处理,但通报并未提及余某职务,工作人员也均未能证实余某的身份和职务。按照常理推断,余某应当担任公职,那么其身份和具体职务为何不能披露?其在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还有,骗人者是哪里人、什么工作、与余某什么关系等,这些关键信息为何都省略了呢?
说到底,这起命案早已不是简单的普通犯罪案件,而很可能是涉嫌公权力犯罪的案件,绝非停职处理与问责就能搪塞过去。在今天这样一个速读新闻的时代,一桩命案能引起公共舆论多长时间的持续关注不好说,但如果陷入其中的公权力部门从一开始就打算蒙混过关,面对舆论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企图通过定性为一般刑事案件而让公权力脱身,这不仅不能缩短公众的关注期,反倒可能引发次生舆情危机,在“错上加错”的歧途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