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精准扶贫不能因个别“阿斗”而懈怠

蒋萌

2016年11月09日14:3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精准扶贫不能因个别“阿斗”而懈怠

背景:日前,湖北巴东县广播电视台在其微信公众号推送了《陈行甲:精准扶贫中自强感恩教育要跟上》一文。在文章中,巴东县委书记陈行甲表示,在扶贫过程中,有些贫困户不懂感恩,反而出现了无理取闹的心态:“我是穷人我怕谁”“我是小老百姓我怕谁”“我掐着你玩”。对此,陈行甲要求加强对群众的自强感恩教育。

京华时报发表连海平观点:或许落实义务,比感恩教育来得更有效。权利与义务总是相伴相生,贫困户享有政府提供社会保障的权利,但另一方面,他们也负有一定的义务。通过合适的方式将义务落实,让他们明白“天下没有免费午餐”,一切来之不易,要讲道理。我国古代的赈灾活动,往往采取这种方式:政府出一部分钱,乡绅凑一部分,让那些灾民、难民做一些清理河道、加固河堤等力所能及的工作,然后对灾民、难民进行有偿救济。保障他们尊严的同时,夯实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广州市民政局日前也发布了《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实施细则(征求公众意见稿)》,细则提出,低保对象有以下情形之一,停止其家庭低保待遇,包括“一个月参加社会公益劳动时间不足60个小时的”。这个举措有新意,享受低保要参加公益劳动,让受益者掂量出社会保障的分量,或许会有所触动。

小蒋随想:又穷又懒又赖的人不是当下才有,1983年一部名叫《咱们的牛百岁》的老电影里,演员陈裕德就扮演过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穷懒汉角色。这样的人不光是经济上贫困,更重要的是心理上贫瘠,缺乏努力自力更生的志向,怀着靠救济得过且过的心态。甚至,还出现过“扶贫羊羔”被村民吃掉的事。有人还振振有词“发下来的东西咋整是我的事”,继续伸手要钱要物。要说扶贫者对此不失望,显然是不真实的。“自强感恩教育”固然会引争议,但陈行甲说出了一些扶贫干部想说却不敢说的话。高层提出并实施精准扶贫,也当指向心理惰性与精神贫瘠。这之中,扶贫者要有耐心,与贫困户谈心交心,心理辅导比说教有效。还要关注扶贫项目是否因地制宜,扶贫需求与扶贫资源的供给是否匹配。要让贫困户明白,穷横不意味着“正义”,权利不等于“躺着要钱”。或许,终有个别扶不起的“阿斗”,但不能以偏概全,扶贫不能因不良个案而懈怠。

不要总等到孩子坠井再吃“后悔药”

背景:河北保定蠡县6岁孩童聪聪于11月6日11时,不幸坠入40余米深的枯井,生命危在旦夕。各方力量迅速实施救援,60余台挖掘机不停工作,试图联手创造一个生命的奇迹。

新京报发表观点:如果说这场生死救援彰显了生命的价值,那么我们也要反思,男童坠井背后又存在怎样的对生命价值的漠视。这口机井已经废弃多年,却并没有任何遮盖、提醒等措施。由此,年幼的聪聪才会跌入井中。在我们珍视生命,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援的时候,不要忘了这个大地上还有一口口深井在张大嘴巴,在等待吞噬孩子们的生命。近年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儿童坠井事故频频发生。或者是坠入机井、或者是坠入各种管道井。孩子坠入井中,恰恰是因为成人世界责任的缺失。在我们很多基础设施的建筑、维护和后期管理过程当中,没有把孩子考虑进去。一个社会重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危难之际竭力救援,更在于处处着想、细致入微的呵护。衷心祝愿聪聪平安无事,也希望,各地由此引起重视,排查隐患,让孩子们不要再被隐蔽的井口吞噬。

小蒋随想:消除安全隐患,一是要用心,二是要花钱。问题恰恰在于,有些地方没人管,有些废弃设施没人善后,有些该堵的漏洞因为“经费不足”而张着口子。某些隐患没出事故时被视为“没事”,长期存在被熟视无睹,放任隐患的存在何尝不是在“等候”不幸的发生?每次事故发生后,我们总说要吸取教训,排查身边的类似隐患,可真正将此落到实处的有多少?很多时候,对危险与威胁的漠视,纯粹的旁观者心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思维,对问题相互推诿扯皮的套路,导致一些隐患继续“顽强”地存在。简言之,无成本的同情、道义性的口水、事后诸葛式的说教,都不如身体力行、立刻掏钱排除隐患。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