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骨感的现实阻挡了诗意的租房

陈方

2016年10月28日08:16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骨感的现实阻挡了诗意的租房

这一轮楼市又迎来新高潮的时候,朋友圈里《她卖了北京的房子去大理》的文章也成“爆款”了。还有人写下他朋友的故事:卖了北京唯一的自住房,打算以后租房住,卖房子的钱用作其他投资。“少数人”的故事能得到大范围的传播,那是因为大家都把这些故事当作“传奇”,又有多少人真敢从疯狂的楼市中离场呢?无法离场,只能选择买房或者租房。有意思的是,舆论对“买房还是租房的选择”,态度是有变化的。

几年前,舆论还在呼吁,年轻人不要一毕业就着急买房,全世界很多国家的年轻人都在租房,我们为什么不能选择租房?我们曾一度为“年轻人租房论”鼓与呼,在几年之后的今天,年轻人到底该买房还是该租房,舆论有了更理性的剖析。哪怕不鼓励、不支持年轻人买房,舆论也开始反思“年轻人为何不愿租房。”

为何不愿租房呢?除了根深蒂固的“有恒产者有恒心”的传统观念,除了买房目前可以保值增值的“经济功能”外,租房市场的混乱,是不是也阻挡了租房者的勇气?

每一个租房子的人都有会时不时担心房东涨房租或者要你搬离。租赁合同也无法保护租房者的利益,房东大不了赔偿一点违约金。重新找房的痛苦以及耗费的精力,远远不是违约金可以弥补的。房东不诚信,租赁中介一定能诚信吗?中介要抽取佣金,这种模式决定了他们会采取“价高者得”的“选择”方式,好不容易看好了房子,仅仅因为没有来得及签订租赁合同,很可能一转身就被比你出价高的人“撬”走了。

社交媒体上,“北上广”的那些年轻人一说起租房,往往都是一把辛酸泪。同样是在社交媒体上,也有网友分享着在国外租房的体会。在德国和日本,法律很注重保护租房者的权益,如果在一个地方长期居住且按时交纳房租,在合同期内房东是不能轻易收回房子的;在英国租房子,中介的作用并不只是促成交易,而要每三个月上门检查一次房屋状况,检查完毕后向房东和房客双方发送检查报告。房租合同签订后,押金必须交给第三方信托机构管理,而且这个机构由房客指定。相比国外完善的租赁市场体系,我们当前的房租租赁市场远不只一个“诚信”问题。

高效可靠的房屋租赁市场如何来?当然离不开监管。可是一谈及监管,舆论的“表情”同样复杂。比如,对群租房的规范和监管。监管部门刚表示要重拳清理群租房,舆论便开始诟病这种管理模式“简单粗暴”:隔断房都拆除了,住在隔断房里的人能去哪里?用“规定”“清理”的形式去解决复杂的市场问题,是不是典型的“懒政”思维?群租房并不是我们国家的“特色”,全世界城市化进程当中,都出现过类似问题。群租房何以出现乱象,是否必然出现乱象,反思这些问题,才是“重拳出击”的前提。

不能说政府在房屋租赁市场的建设方面没有作为。今年全国两会上,住建部副部长倪虹指出问题:缺少专营住房租赁的企业,也没有形成规模;中介机构服务上还存在不规范、无序竞争,在机制体制方面和有关法律方面还都需要完善。今年6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实施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也提出通过培育市场供应主体、鼓励住房租赁消费、完善公共租赁住房、支持租赁住房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式,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7月14日,发改委再次强调要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原则性的方向有了,具体如何落实才是关键所在。成熟的房屋租赁市场真正确立了,到底该租房还是该买房,自然也不再需要舆论热议,每个人都将有自己理性的选择。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