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常修为政之德何需“包打听”

子 长

2016年10月26日08:38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常修为政之德何需“包打听”

  最近央视热播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披露了很多反腐案例。在一些不正当权力交易中,隐约可见“包打听”的角色。《人民论坛》近期也刊登了一位学者的文章,总结了官场上形形色色的“包打听”,两者结合起来分析,非常具有现实警示意义。

  官场上的“包打听”,指一有“风吹草动”就四处打探“消息”,并加以传播、利用和出售的少数“干部”,瞄准的是“上层”和“领导”,力求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情报”和“信息”。其关注的“信息”,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干部选拔任用的信息、纪检监察中的信息、领导个人特征和爱好的信息以及领导周边关系网络和人脉的信息。这些人打听“信息”的目的,无非是为己所用、为人所用或是干脆用于茶余饭后的谈资。无论哪一种情况,“包打听”的后患都是无穷的,轻者败坏了社会舆论和政治生态,让官场谣言四起,干扰视听;重者利用这些信息“疏通”关系、买卖“寻租”或者“替人消灾”,制造了滋生腐败的土壤,助长潜规则盛行。

  “包打听”能够存在,直接原因是规矩在一些地方、领域尚未完全有效地运转起来。从供与求关系上说,即便总有人“好八卦”,但如果“喂料”的一方能从源头上守住关口,闭门羹吃多了,“包打听”也只能知难而退。近两年相关部门通报了一些案例,无论是换届选举,还是纪委查办案,总有一些“跑风漏气”的典型,这固然与“包打听”上蹿下跳、四处串联有关,但与对应的领导干部乃至办事人员缺乏纪律意识和保密意识也有很大关系。所以,“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绝不是一句空话,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予以落实。就制度而言,除了要建立更完善的选拔、信息公开等制度,尽量减少决策的信息不对称,同时也要强化责任,把“守纪律讲规矩”细化并落到实处。针对“打听案情、干预执纪审查”的现象,很多省市纪委前一阵子都出台了对应的“记录、报告和责任追究”规定,就是很好的借鉴。

  杜绝对“包打听”的需求,根本上说还是要“修身正己”。孔子说:“政者,正也。”梳理“修齐治平”的演化逻辑,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或者说立论基础就是“修身正己”。具体到为官上,其大体沿着两个脉络推进。一是要正心,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老百姓需要的是为民干事的领导干部,踏踏实实做事大伙看得见,上级领导也看得见,就无需整天盘算着“跑官”“要官”,打听各种小道消息。二是身正,即遵纪守法严守规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但凡听到一些“风吹草动”或是纪检、巡视来了就四处搜罗消息的,多半是自己心虚,就像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那样“常常魂不守舍”,无论是省委通知开会还是领导约谈工作,总怕“借题下菜”。南宋吕本中在《官箴》中说:“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道出的,就是“修身正己”的真谛。

  “包打听”危害甚大,自然要加大力度清除,特别是要从强化纪律、规矩、法度等方面着手,斩断信息非正常流动的链条和通道,从而净化政治生态、培厚廉洁土壤。于每个领导干部而言,“包打听”的存在更像是一面镜子,所谓“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它提醒诸位首要的官德就是心存敬畏——头上悬着道德律令,把百姓装在心中。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