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没吃饭”暖人心

魏文彪

2016年10月24日13:5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陕西咸阳一位7旬老人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经历6小时的抢救苏醒后,用颤抖的双手在纸上写下了“护士没吃饭“五个字,患者家属随后为护士买来了食品。10月22日至23日,《一则抢救苏醒后七旬老人颤抖写下五个字,温暖了医务工作者内心的严冬》的文章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众多网友被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相互理解所感动。(10月24日《新文化报》)

据报道,七十多岁的郭姓患者检查时突发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致意识丧失,经过13名医护人员6个小时的奋力抢救,终于把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老人苏醒之后,感动于医护人员的救助与艰辛,示意护士拿来纸笔,用颤颤巍巍的手写出了“护士没吃饭”五个字。而据郭姓老人的老伴介绍,老人患病已有一些时间,医院的医护人员一直很细心、耐心,“检查的时候老人昏倒了,多亏医生马上抱住了他,医生护士也经常顾不上吃饭”。

近些年来,尽管在相关部门的强力打击下,医闹现象有所减少,但在部分地方部分医院,医患关系依然表现得较为紧张。而医患关系较为紧张,抛却各方面的具体原因不说,说到底都可归结为医患之间缺乏相互理解,不能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出现问题只知将矛头指向对方,单纯看到对方的不足,而看不到对方的艰辛与付出,因而“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最终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甚至引发冲突,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

比如,部分患者排队候诊时间较长、接受问诊时间较短,就责怪医院与医生服务态度不好,对患者不负责任,而不能想到这是由于到医院看病的患者数量多所致,医院与医生也一时拿不出好的解决方法。有的患者疾病一时没有治好,就责怪医生“耽误病情”,而不能想到医院与医生已经尽力了,但是鉴于当前医疗现状,有些疾病确实不容易根治,乃至难以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有一些医务人员不能理解患者渴望尽快治好疾病的迫切心情,不能理解患者花了血汗钱病却未治好的心情。这样一来,也就难免相互指责,乃至引发医患纠纷与冲突。

而像这位郭姓老人这样理解医护人员的艰辛,表达对于医护人员的关心,医务人员也将心比心,对其给予细致、耐心的照顾,在其突发危险时废寝忘食地奋力抢救,则有助于医患关系和谐。其实,像这样服务与被服务双方相互理解、的“正能量”,不单应在医患关系领域,且应在所有的服务与被服务领域,都得到体现。如此,再辅之以严格的制度管理,才会有利于各领域关系和谐与社会和谐得到维护与促进。

(责编:王倩、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