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陪伴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王丹

2016年10月11日08:32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陪伴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重阳节当天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读者座谈会在国家图书馆进行。10多位银发老人围坐一堂,畅聊“互联网如何改变阅读和生活”。当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都不再是难事,当网上冲浪变得稀松平常,老人们感慨,又一个新世界向他们打开。这些“30后”搞懂了APP、玩转了微信,也萌生了新的学习目标——学会逛淘宝、手机银行转账。

  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时代的宠儿,“得年轻者得天下”成为人们的信条。产品的研发设计、推广普及,以及数字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的培养,年轻用户都是无可替代的“轴心”。于是,年轻的互联网与年轻人一起摇摆,在传统的社会文化和秩序中开疆拓土,一步步重塑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关系。

  预约出行、掌上阅读、网上订餐、手机转账、网络购物……互联网时代,动一动手指,世界就在你眼前。但在数字化的一路狂奔中,老年人成了被遗忘的群体。也许他们并不能让“转化率”等各种KPI(关键绩效指标)数据变得更抢眼,或许推进老年人触网的性价比没有那么高,但他们依旧有权利享受数字生活带来的服务和个人发展机会。有不少人认为,银发一族没有必要赶互联网时代的潮流,但旺盛的需求证明,老年人一样可以成为弄潮儿。

  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的普及无法遮蔽掉横亘在老年人面前的数字鸿沟。而且,随着互联网在公私领域的更深“植入”,以及“银发浪潮”的加速到来,这条沟正变得更宽、更深。老年人对数字文化服务的需求不应继续被漠视,正视并维护他们的信息以及线上接受服务的权益,也不应只在重阳节时才被提起。

  消弭数字鸿沟、推进老年文化建设,作为文化交流中心的图书馆、文化馆责无旁贷。早在2014年,国家图书馆就开始提供专门的老年读者公益培训服务,手把手教老人们使用电脑、网上冲浪。但在巨大的需求面前,现有的服务供给捉襟见肘,即使是身在北京的老人,频繁往返于国图也非上策。相较之下,老年人公益数字文化服务进高校、进社区更为合理可行。利用现有文化共享工程等平台,共建共享服务,也是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责任所在。在这方面,需要政府、社会、家庭联动和协作。

  培养老年人数字信息获取能力、保障老年人网络环境安全、加大老年人网络内容生产、打通老人信息联通的“最后一公里”,陪伴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尽管千头万绪,但总要迈出第一步。只有不断加大老年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才能让座谈会上老人们口中的“如金似玉的好年头,赶上了夕阳红的好时代”真正成为现实。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