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终身监禁”杜绝“提前(钱)出狱”

蒋萌

2016年10月10日15:4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终身监禁”杜绝“提前(钱)出狱”

背景:云南省委原书记、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委员白恩培,10月9日上午被安阳市中级法院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并罚,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在两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白恩培由此成为中国被判终身监禁的首个“大老虎”。

新京报发表观点:被判“终身监禁”,意味着白恩培的余生将在狱中度过。此举有其标志性意义。一直以来,舆论对废除死刑颇为担忧,除了“杀人偿命”的同态复仇观念影响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死缓常异化为“有期徒刑”乃至“提前(钱)出狱”。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的“终身监禁”虽然不是一个独立的刑种,但是与“不得减刑、假释”配套使用,真正实现了“无期徒刑”的本意所在,属于实实在在的“真无期”,也较好地纠正了我国“死刑偏重,生刑偏轻”的不合理现象,弥补了我国无期徒刑执行存在的漏洞。在目前高压反腐的大背景下,以终身监禁弥补慎用死刑后的刑法震慑力,既符合“严格控制和慎用死刑”的刑事政策,为死刑设计了替代措施,也能从制度上封堵贪腐分子提前出狱的可能,从而使刑罚体系更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小蒋随想:“好死不如赖活”,对重犯而言,终身监禁比死刑立即执行强太多,因为命保住了。但是,余生彻底失去自由,全要在监狱里、在狱警的监视下度过,犯人的精神与现实难耐,远非“牢底坐穿”就能形容,这是对“大老虎”的另一种“至终惩处”,也给别有用心者敲响警钟。“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直指“提前(钱)出狱”,是对后者的路径性封杀。但仍有必要警惕,“保外就医”这种监外执行有无可能被人钻空子。在“患严重慢性疾病,长期医治无效”,“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可准予保外就医,与“罪行严重,民愤很大的”不准保外就医之间,对犯人的病情鉴定与罪行认定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今后可能有更多巨贪或重犯被判处终身监禁,终身监禁的执行力必须不打折扣,才能真正体现法律的刚性。

不能以均价论房价,为何秀均价?

背景:苏州市住建局数据显示,苏州房价已由10月2日的2.2万元/平方米左右跌落至6日的1.3万元/平方米左右。短短4天苏州楼市均价下降40%以上,让人疑惑究竟是调控立竿见影,还是存在数字游戏。

京华时报发表徐立凡的观点:苏州房价之所以在4天里出现逆转,就是因为在新出台的楼市“急冻”政策影响下,成交量从城五区转向了远离市区的吴江区的结果。而城五区的成交量尽管急剧下跌,但房价目前并未下降。也就是说,苏州房价的突然下跌,是偏远地区楼价稀释了城五区楼价的结果。不能否认,数字游戏也有可能起到强力逆转市场预期的作用,让此前情绪高涨的购房者驻足观望。但问题是,这样的效应能持久吗?数字游戏本身,反映的就是楼市调控执行过程的不严肃,不严谨。过去的楼市调控史表明,“限”字当头的调控政策,短期效应都比较显著,但一旦形势有变,楼价反弹力度都超乎预期。历史已经证明,楼市调控必须升级到政策稳定透明、制度改革同步进行的台阶上来,才有可能跳出时而鼓励时而限制的怪圈。这也就意味着,对于楼市调控的政策表述和效果评估,都不能玩虚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采集真实数据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调控政策和改革措施。

小蒋随想:“均价不能反应实价”是个老问题,公众屡屡反映“平均工资不平均”也是典型例子。尽管如此,某些管理者还是喜欢拿平均说事儿,难掩“表功劳、添政绩”思维。就平均工资而言,用高收入者“平均”低收入者,平均数是上去了,但低收入者不会增添丝毫“获得感”。至于拿郊区相对低的房价数据、用短期集中成交的保障房数据“稀释”城区商品房的高房价,“房价骤降”的表象下其实是“假摔”。如果官方数据与公众实感差异颇大,甚至平均数据的高与低疑似有“调控”色彩,百姓能不郁闷并质疑吗?数学本无错,关键是怎么算。倘若某些管理者在涉及民生的问题上,在涉及宏观调控的领域里,有意或无意地使统计数据失真,不仅会丧失公信力,而且很可能影响调控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面对社会质疑,苏州市住建局住宅产业处处长陈登火也承认,短短4天的数据个体差异太大,并不能以此来衡量苏州近期的整体房价,更不能以均价来论房价。既然苏州市住建局也知道房屋均价不靠谱,不具有参考意义,“秀”这种数据意义何在?稳定房价预期,需要多层面发力,还要剔除不靠谱的东西。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