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灯收电费的贫困村”给我们有何启示?  

董奇

2016年09月28日15:1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9月27日,四川省凉山州纪委等部门主办的《阳光问廉》栏目迎来首播。据节目披露,金阳县依达乡嘎格达村是一个贫困村,近年来村民用电从来没有舒心过,因为村里收电费不按村民实际使用度数收费,而是按村民家有多少个照明灯计费,每个灯每个月收费高达40元。(2016年9月28日 中国新闻网)

众所周知,电力部门作为社会服务部门,已经把国家电网的触角经延伸至每一块土地,为方便人们用电,推出了自助缴费、预存缴费、网上缴费等多种便民措施。交电费时,按表计费,用多少电缴多少钱,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然而,四川凉山的一个贫困村庄还保持着国家电网全国联网之前的收费方式,按灯收费,并且是一个灯收费40元,这一个灯泡就是全天24小时全开着,也不会用40元的电费,试想一下,哪一家都得有几个灯泡,一个就40元,贫困村这样收电费,让老百姓怎么用的起这样的电。

所以,这样一个当地村民添堵的收费方式上了当地《阳光问廉》这个电视问政栏目。在这个栏目上,代表金阳县政府接受问廉的副县长贾巴史伟坦言,“不合理,乱收费”。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现阶段帮助贫困村摆脱贫困应该是当地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给贫困人口带去光明,亦是解决最基础的需求。当地政府因为无法做到每户一台电表,造成部分村民盗电导致对村人收费的奇高,这不仅仅是一句“不合理,乱收费”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当地政府的不作为。

摆脱贫困是一个长期过程,解决好群众的基础生活设施,让老百姓吃上水通上电是最基本的工作效果。倘若,因为高额的用电费让贫困户不得不自己掐断电线点起了蜡烛或者是煤油灯,百姓的生活如此困苦,怎么谈脱贫致富?怎么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按灯收费,一灯40,是在给群众生活开倒车,暴露出当地政府工作还存在盲区,不接地气。在笔者看来,改变贫困需要真正深入基层,从实际出发,解决贫困农村群众的基本生活的问题,真正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检验扶贫工作的标尺,才能带领群众如期摆脱贫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