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生二孩”属私权,别搞成行政强迫

蒋萌

2016年09月22日16:0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生二孩”属私权,别搞成行政强迫

背景:9月18日,湖北宜昌市卫计委网站挂出一封《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致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呼吁“年轻的同志要从我做起,年老的同志要教育和督促自己的子女”,宣传生育两个子女的好处和一个子女的风险,引导群众负责任、有计划地生育第二个子女。

京华时报发表吴龙贵的观点:宜昌几大政府部门的本意,就是希望放大公开信的分量,甚至赋予其一定的政治意义。这恰恰是公众最为担心的:会不会因为生二孩意义重大,落到实践中,呼吁和号召就会异化为变相的强制?有没有可能因为政府格外重视,生二孩就成了一项摊派性的任务?这种担心并不多余,在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系下,一些政策往往很容易在政绩考核的压力下,异化为强力推行。生孩子这种事属于私权利的范畴,应当由家庭和个人的主观意愿来决定。更何况,孩子也决不是想生就能生的,如果条件不允许,再怎么呼吁也生不出来。公权力的介入,尤其是公开信这种特殊的形式,还是难免给人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从而构成道德绑架。鼓励和激发民众生二孩,关键在于提高生育福利,通过政策引导、财政补贴以及公共资源的更合理配置,减轻和分担家庭的压力。窃以为,踏踏实实做好这些基础性的工作,比一封公开信有用得多。

小蒋随想:过去三十多年,人们听惯了“只生一个好”。如今“全面二孩”实施,某些地方管理者开始灌输“最好生两个”。倘若有人生三孩,又要被“罚”社会抚养费。似乎,多生一个不行,少生一个也不行,只有按某些管理者提出的“目标”生才行,这种行政“生育令”,能不使育龄夫妇产生“被摆布”的感觉吗?抵触与反感心理难免出现。事实上,公众对计划生育的社会意义是理解并认同的。但是,一些人又对计生工作有微词。这种矛盾之所以出现,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某些管理者开展计生工作的方式“暴力、赤裸、激进”,在“政策压倒一切”下,人的基本权益反而变得次要。过去,“宁可血流成河,也不多生一个”的地方标语,让人不寒而栗。如今,宜昌将生二孩冠以“责任”之名,当地八个部门联合发红头文件,生二孩俨然成了政治问题。简言之,生孩子被附加了太多功利色彩,计划生育异变为政绩工程,违背以人为本原则。国家的计生政策已然调整,陈旧落后的、不适应时代的管理方式必须更新。

买笔记本电脑不算贫困生能否服众?

背景:22岁的小刘是西安思源学院大四学生,今年他在陕北老家进行贫困生建档立卡登记后,按照规定可申请6000元助学金生活补助。但暑假他拿着相关证明在村子里盖章后,回到学校审批时,却被学校以“购买笔记本电脑不算贫困生”为由,不给发补助款。

新京报发表龙敏飞的观点:《陕西省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暂行办法》规定,购买电脑不能算贫困生。从制度角度来审视,学校拒发小刘的助学金生活补助,有据可依。为何在网上,却有很多人在批评与质疑呢?这主要在于大众的认知已经改变,而相关的制度规定却原地踏步。陕西省的暂行办法出台于2007年,那时候,电脑还没有普及,还是高档物品;如今,电脑已经普及,价格也不断跳水,逐渐成为经济适用品,再加上很多大学生的作业、学习等都必须依赖于电脑,贫困生拥有电脑,在情理之中。小刘申请助学金生活补助被拒绝的背后,是不合理的制度设置,以及对制度的教条化执行。请赋予贫困生拥有电脑的基本权利。必须拷问的是,全国各地的地方文件与高校文件,还有多少文件有“贫困生不得有电脑”的规定?这必须进行改进,让制度规定“与时俱进”。

小蒋随想: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对贫困的认定也要更新。过去认为“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是贫困,如今仅是“吃饱穿暖”恐怕与脱贫还有相当距离。按照这个逻辑,“购买笔记本电脑不算贫困生”是否还站得住脚?从绝对价值看,当下一台入门级笔记本电脑只需要两三千元,如果是“二手货”价值更低。如果花这么点钱就不算贫困,只能说明贫困标准设定太低。从生活必需角度,大学生写毕业论文、网上求职投简历、确保与信息社会不脱节,都要求个人拥有包括电脑在内的电子设备。贫困生要融入社会,努力向社会更高阶层流动,不可能永远借别人的电脑或手机用。如果有关规定将经济适用型、生活必需类电子产品与贫困生购买“对立”起来,只能表明规定有问题。扶贫助困,就是要帮助贫困者脱离困境,绝不能在贫困者刚看到一丝希望曙光时,就给人家“撤梯子”。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