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副市长吃“闭门羹”,未必是坏事

林 琳

2016年09月20日09:46  来源:工人日报
 
原标题:【社评】副市长吃“闭门羹”,未必是坏事

  不亲自体验一番,副市长恐怕不会意识到,握有监督、处罚权的执法者居然如此不被执法对象放在眼里——是执法者平时的公信力不足?还是被执法对象过于嚣张?

  据9月18日《东方今报》报道,因“污染围城”问题突出,连日来,河南安阳市主要领导带队明察暗访。9月16日,安阳副市长唐献泰带领市环保局有关人员对扬尘污染问题进行督查。在位于文峰区的一个项目工地,唐献泰一行亮明执法人员身份后,仍被工人挡在门外近40分钟。工地工人称,没有领导同意,不许任何人进入工地。最终,该工地因覆盖不严、扬尘四起、拒绝执法人员检查等被罚款20万元。

  堂堂副市长带队执法,亮明身份后仍被拒之门外,似乎被企业折腾得很没面子。而施工单位既不配合落实环保举措和规定,又公然拒绝配合执法,同样让人心忧。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次看似不顺利的执法不一定是坏事。

  首先,这40分钟的“闭门羹”让副市长看到了真实情况。以往,媒体爆出过不少基层环保部门公职人员与污染企业“穿一条裤子”的情况,检查组还没到,通风报信的就已经到了。早有准备和防范的企业自然是信心满满地开门迎客,检查组往往只能无功而返。所以,此番事件中,副市长虽然吃了“闭门羹”,但也侧面证明了企业事先并无准备,打开大门之后,检查组看到的是未经遮掩和修饰的真实情况。而了解真实情况,是今后制定出台治污办法和措施的重要前提之一。如果副市长看到的是粉饰后的“太平”,那么检查也就失去了意义。

  其次,这40分钟的“闭门羹”让副市长体会到基层执法人员的工作难度。不亲自体验一番,副市长恐怕不会意识到,握有监督、处罚权的执法者居然如此不被执法对象放在眼里——是执法者平时的公信力不足?还是被执法对象过于嚣张?这个体验可以用来提醒执法人员,执法是需要耐心的,尤其是执法对象不配合的时候,不要急于采取暴力方式或者蛮横态度,而仍然要依法执法,尽可能不激化矛盾。同时,它也提醒执法人员,执法有时是有风险的,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抵抗,不开门或许是最“平和”的,有些被执法对象甚至殴打辱骂执法人员。因此,要对执法的风险有充分的预判。

  此外,此番“闭门羹”还暴露出一些人缺乏法治意识,没有意识到不配合执法也是一种违法。一些员工只听老板的、不听政府的,甚至认为企业家规可以对抗国法。而一些企业仗着自己对当地GDP的贡献或者有“后台”,不把基层执法人员当回事。这也侧面提醒副市长,基层普法任重道远。

  第三,此番经历对今后的环保工作包括其他一些监管行动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比如,领导干部应该多走基层、多听多看;处罚不是目的,还要通过“回头看”“常去看”,敦促企业自觉守法,始终绷紧环保的弦,绷紧依法办企业的弦,等等。

  其实,媒体报道这一新闻,并不是为了让地方政府和官员难堪,而是希望通过展示基层环保执法生态和具体案例,让更多企业意识到,遵守环保法律法规没有商量和选择的余地,任何企业叫板法律和监管,都将受到应有的惩处。而对监管部门和人员来说,切实履行环境治理职责,指导、帮助企业积极履行环保义务,严惩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义不容辞的职责。40分钟的“闭门羹”之于环保、之于改善执法者与被执法者间的关系、之于化解监管难题,意义不小。如何看待这次“闭门羹”,跟如何看待环境问题有共通之处——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视野放开阔一些。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