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通报五起中管干部问题震慑了啥?

于治国 

2016年09月06日15:5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日前,中央纪委通报了5起执纪审查中发现的中管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人民网北京9月5日电)

对中管干部违规行为进行通报,而且是对五起执纪审查中发现的中管干部进行集中通报,从形式到内容,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只能预示着管党治党的篱笆越收越紧、力度越来越大,而特权横行的空间越来越小、守纪律讲规矩已经不只是口头要求,相反,纪律、规矩已经真正变成了带电的高压线。

通报最初发布的具体位置在中纪委网站头条,最显眼的地方,传递出来的重磅信息不言而喻。应该说十八大以来的高压反腐就是让原来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回归正常,违背一般常识、违反党的优良传统的回归正道,终极目的,是让中国共产党彻底肃清身上的病毒,将已经不符合党员要求的极个别分子及时清理出去,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保持先进性、纯洁性,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拼搏。这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更是人民群众的呼声。

其实,中央“八项规定” 自2012年12月4日发布直到今天,党员干部因违反“八项规定”精神而被通报就已经不再是新鲜话题,甚至成为老百姓的“家常便饭”,尤其是中纪委网站的定期通报已经成为固定项目,尽管对于一般群众来说关系不大,然而对党员干部来说,这种通报往往就成为一种无形的压力,如看不见的紧箍咒一般,需时时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经常对照纪律规矩,尤其要时刻校正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做到规矩办事、规范用权,即使是工作时间以外,也不能放纵逾矩,否则,群众会有所反映,纪律会找上门来。

纪律、规矩是外在的,无形的,必须内化于心,方能外化于形。腐败频发、高发、多发的根本原因,就是极个别党员干部心散了,魂没了,信念丢了,因而对党的优良传统熟视无睹、置若罔闻,相反对严禁党员干部去做的,却极其热衷。从查处的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落马前的言谈举止——有的人正常的工作反而成为应付,工作之外的吃喝玩乐却被摆到了突出位置;有的情趣低俗,对酒局歌厅乐在其中不能自拔;有的生活作风极不检点,把自己混同于市井混混,甚至包养情妇、生了孩子……而这所有的开销,根本不是正常工资所能承担的,于是,一些党员干部的身后,便时时出现掏钱买单的老板的身影,而老板们,更不是省油的灯,时刻准备着,把官员们送进牢房……

中管干部位高权重,社会关注度高,与其权力、职位相对待的,本应是情趣高雅、道德高尚、严守纪律、讲求奉献。然而,被查处的极个别党员干部们却往往与此背道而驰,特别是在权、钱、色的处理中更是暴露了其内心的贪婪以及纪律规矩意识的淡漠。2013年底,中央纪委通报了黑龙江省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因私公款消费,大量喝酒致陪酒人员死亡的典型案件,类似案例已经通报了很多,这次集中通报的是执纪审查中发现的问题,与其他通报性质不同。

《老子》曰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古希腊悲剧作家欧底庇德斯说:“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可见古人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多么深刻。反观我们极个别党员干部甚至极个别党的高级干部,却屡屡违规破纪违法,个中原因值得反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次被通报的五名中管干部,在执纪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包括违规接受宴请,公款旅游,出入私人会所,违规使用公车,甚至安排陪读等。这些看似无所谓的小事却往往侵蚀着党员干部的思想、助长着不良作风的形成,决不能忽视。只有警钟常鸣、震慑常在,党员干部才能做到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在党的事业的征途上才能不掉队、不走偏、不走弯路。

(责编:王倩、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