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收2000元调节费,不如挖掘特色搞发展

程彦暄

2016年08月03日14:1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近日,9名大学生来到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拍摄影视作品,期间与村民协商并交纳了8000元食宿费及200元水电费。可拍摄结束后,村委会却以争执调解费为由向他们强行收取2000元。村支书表示,对拍摄组收费为村里多年规定,对方还称缴费金额全靠商量。南窖乡乡政府称乡内未设立此类规定,会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同时提醒市民如遇到此类情况时应报警。(8月3日 《北京晨报》)

面对村委会的强行收费,9名大学生可谓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出”,对于他们而言,拍摄过程还算顺利,只是心情糟糕透顶。但对于村委会而言,为了所谓的2000元“调节费”,而“拦路抢劫”,钱虽然到手了,但全村的形象却大打折扣了,用句老俗话来说就是“老祖宗的脸都快被尔等丢尽了!”

坐拥秀美的村庄,村委会不思进取,反而“守株待兔”般“巧取豪夺”,这不仅玷污了水峪村的名声,更是自毁长城的消极表现。

空有美景而无人前来欣赏,空有特色而无人知晓游览,想必这并非村委会所愿看到的局面,向拍摄剧组收费,并非不可行,但其可行性需建立在完善的规章制度与过硬的服务品质上,绝非随意商定而来。与其强行收费,不如换个思路,去充分挖掘乡村特色,打造自主品牌,形成优势产业链,以此来谋求长久、持续、健康发展。

纵观我国享誉世界的名村,其发展模式各有千秋,或依靠产业发展,或依靠生态保护,或依靠高效农业,或依靠文化传承。比如一个几近衰败的乌镇,通过遗迹保护、文化保护、环境保护等“三大工程”,不断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依托旅游公司开发与统一管理,借助各媒体、剧组以及游客口口相传的宣传方式,努力营造古镇文化氛围,注重品牌塑造和特色挖掘,在20世纪初逐渐成为了享誉国内外的风情旅游名镇。如果说乌镇靠旅游,那么华西村的发展则很大程度上依靠“一分五统”的管理模式与全村上下不断地创新探索与发展。由此可见,村庄要发展,缺少的并非资金与政策,而是发展的思路。

对于每一个村庄而言,在面临发展困境之时,唯有抛开眼前的“蝇头小利”,开放思路,扩大视野,调动全村上下积极性,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凝心聚力共谋发展模式,方能致富乡里,将全村带上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高速路。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