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缺乏科学素养的争论离真相太远

杨鑫宇

2016年08月02日08:33  来源:中国青年报
 
原标题:缺乏科学素养的争论离真相太远

  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恐怕这句话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场合。缺乏科学素养的低质量争论,不仅对澄清事实真相毫无帮助,还会使公众的注意力失焦,有百害而无一利。

  数月前,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基层研究者,一跃成为中国科学界的“明星”。他在基因编辑领域的一项研究,在世界知名学术刊物《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后,立刻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关注,并且被认为是该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然而,过了不到3个月,这位学者就陷入了一场信任危机。由于海外多名学者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的实验,并要求韩春雨公布实验的原始数据和具体条件,外界对韩春雨是否涉嫌学术造假的质疑纷至沓来。舆论是无情而善变的,曾经享尽舆论荣宠的韩春雨,一下子成为了舆论争议的对象。

  对韩春雨自己来说,这些争议似乎并不那么重要。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实验结果的讨论还得回归科学本身。不论他的研究成果是否真实可靠。这番表态无疑是十分中肯的,科学领域的争议,最终只能交给科学方法来解决。

  但是,韩春雨的质疑者和支持者们,未必都懂这个道理。国际学界对韩春雨研究成果的质疑,是基于“实验不可重复”这样一个科学事实,而且并未一口咬定韩春雨“造假”,只要求韩春雨公布更多信息以证明实验的真实性。而许多跟风批判韩春雨的人,却动辄把“野鸡大学老师”“三流学者”这种人身攻击性质的词语挂在嘴边,以韩春雨的身份否定他的成果,完全没有就事论事的态度和应有的科学素养。

  无独有偶,许多支持韩春雨的言论,也完全脱离了科研与学术的范畴。有人诉诸民族情怀,将外国学者的质疑一律贬成“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污蔑”,也有人将这场学术争议和阴谋论联系到一起,认为这是某些人的学术阴谋。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恐怕这句话并不能适用于所有场合。缺乏科学素养的低质量争论,不仅对澄清事实真相毫无帮助,还会使公众的注意力失焦,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个科学问题,为何会引起这样一番无关科学的争议?在我看来,这与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不良心态脱不开关系。

  抨击韩春雨所在学校和身份,出于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许多人觉得,韩春雨供职于一个籍籍无名的普通大学,手中没有任何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甚至连一个教授职称都没有,他“不可能”取得连名校学者都望尘莫及的重大科研突破。外国学者的质疑一出现,这些人就借机嘲笑韩春雨的出身背景。

  而在那些将科学争议诉诸民族情绪或阴谋论的韩春雨支持者身上,我们则能看到一股融合着自卑和自负的情绪。一方面,许多国人心中都藏着一种自卑情绪,认为外国人必定瞧不起我们,想要欺负我们;另一方面,当今中国的复兴与崛起,也让许多人飘飘然了起来。这两种情绪混杂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专门针对外国人的戾气,但凡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出现矛盾与争议,这种戾气就会在舆论场中涌现出来。

  韩春雨的实验成果究竟是真是假,只能以科学方法来证实,如果韩春雨或者其他较权威的研究者重现实验,质疑自然会烟消云散。如果他做不到,质疑也就自然会坐实。不妨等待时间给我们的答案。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