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品书札记:大爱无疆 高义薄云

——读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担当》

王必胜
2016年08月01日09:4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两年前的春季,一场引发全球关注的西非“埃博拉病毒”,酿成人类健康史上的巨大灾难,被称为“和平年代的最大挑战”。一时间,谈“埃”色变,短短半年,西非大陆数个国家上万人确诊,成千上万鲜活的生命顿失。受灾严重的塞拉利昂,每天都有染病者报告,举国危急,公共卫生系统已无力应对。出于人道主义关怀,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有关组织参与救援,我国政府行动迅速,派出三批次队伍,主干成员是传染病治疗经验丰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的医护人员。

  近日,这场被视为没有硝烟的战斗,由参与者王锦秋、洪建国写进了长篇报告文学《大国担当——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抗击埃博拉疫情纪实》一书中,让记忆重新回到那令人揪心、令人感动的时刻,更让我们了解到这场特殊战役的参与者——我援助塞拉利昂的医疗队员们的奉献与牺牲,艰辛与悲壮,同时,揭示了这一震惊全球的病毒,对当下人类生存的危害,以及在全球化后,人类对恶性传染病毒如何防治的思索。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为重要,瘟疫肆虐,生命大救援,人道精神高扬,考验着参加援助的中国医疗队;也没有什么比执行特别任务,肩负崇高使命,更为荣耀和重要。历史记住这一天,2014年9月12日,中央军委下达了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医疗队”的命令。“军令重如山,面对统一号令,302医院仅用了两个小时就完成了人员抽组,两天完成方案制订和人员培训,三天筹措八十类共一百五十吨物资。”本书以亲历者的见闻,还原了艰辛紧张的援救过程。首批三十名人员包括五位女性,在队长李进的带领下,迅速集结并以昂扬的面貌在出征仪式上亮相。

  自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解放军302医院分三批共一百一十四名官兵参与了援助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病毒工作。作为这次行动的全景式记录,书中丰富地展现了三批援塞人员克服医疗设备不足,当地民众包括患者对预防病毒知识的漠视,以及病毒传染的高危风险等困难,尤其是,援塞医疗队员在高温下穿上笨重的十一件防护用品,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倾情施爱,精心负责,创造条件,建成颇具规模的治疗中心,让病毒基本得到控制,受到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塞拉利昂人民的好评。大爱精神,奉献与责任,是抗击埃博拉病毒前线的医护人员的精神体现,也是这部报告文学阐发的思想题旨。

  从书写人物的角度,这部三十多万字的作品,记述的是群像图、英雄谱。每一个奋战在西非“抗埃”的战士,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无论领队,还是司机、干事,无论是获得南丁格尔称号的护士长,还是普通护工,他们的默默付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友善仁爱,也体现了当代军人的责任担当。作为一本记述了三批援救工作的生动纪实作品,作者运用多角度的表现手法,有人物的访谈对话,有当事人的日记书信、请战书,有照片图表,也引述了新闻报道文字,同时,还以前方与后方不同的时空交错,形成立体的纪实描绘。人物形象既体现了无私大爱、英雄气概、家国意识,也不乏儿女情长,柔情委婉,特别是女性队员的细致周密,对儿童和老年患者的呵护,在不治而逝的生命面前,人性情感与母性情怀,历历再现,大爱与真情,高义与心性,相交相融。

  世界突发性事件增多,对人类威胁严峻,每每有中国积极参与应对的身影,这为时下报告文学和纪实作品的写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近期涉外题材作品不断出现,首先传递的是中国形象、中国声音,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事件背后的人文情怀,也成为新闻报道的深度延伸。前些时,亚丁湾护航,利比亚撤侨,非洲维和等等,都有作家及时跟踪。因为现场的亲历参与,本书作者较之作家事后追踪采访的写作,更有优势。书中对医护人员的事迹和心理路程的刻画,以第一手材料和生动细节佐证,还原了鲜活可信的现场,令人感动。

  本书最后一章中,作者对于埃博拉病毒的现状和走向,以及马尔堡出血热、登革热、拉沙热等非洲传染性病毒的存在,综合有关信息,进行梳理、辨析,希冀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和警醒,足见作者更宽广的大爱情怀。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01日 24 版)

(责编:王倩、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