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对网络语言需持更多宽容和理解

路中林

2016年07月29日09:15  来源:南方日报
 
原标题:对网络语言需持更多宽容和理解

  7月27日,首届“中国网络语言文明论坛”在北京举行。

  过去,“网络”一词除表示互联网搭建起来的信息交流平台外,还多少带着些“虚拟”意味,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普及、发展,特别是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多,网络变得越来越“现实”了。借助互联网传播模式,网络空间逐渐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网络语言。近年来,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渗透的力度不断增强,悄然改变着汉语的整体外观。就像规范的书面语中存在褒义词和贬义词的区别一样,驳杂的网络语言也呈现出各异的价值取向,这或许正是专家学者深感忧虑的地方,他们担心网络语言不仅会破坏汉语纯洁性,还可能误导甚至败坏青少年的品德。

  我们不宜过分夸大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网络语言与日常用语存在较大差异,除了用于交流,主要作为网络风向和时尚的象征而存在。网络词语的构造方式大略有以下三种:用常用字组成新词;旧词新用;制造新字再组成新词。这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若被过于泛滥地使用,也容易产生歧义。网络词汇的流行,大多与一段时间内的热点事件有关,在网络上,这叫做“梗”,一待热度减退,新词便随风飘散、无人问津。为此,虽然网络产生了诸多新词,最终幸存下来的却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再费力考虑是否将其编入词典等便没有意义了。不容否认,网络语言中存在脏话,但不能因此而彻底否定它,我们需要引导和教育的是人类的心性。其实不少网络词汇,由于采用了新的表达方法,反而冲淡了戾气。如时下网络热词“狗带”,是英语“go die”的音译,与其说这是在骂人,不如说暗合了网民善于自嘲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若以强制手段禁止这些词汇,非但未抓住问题关键,反而会激起网民逆反心态,弄巧成拙。这绝不是说对网络语言过分粗鄙化问题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说,治理网络语言的关键是净化整个网络生态环境。

  影响人们的与其说是网络语言,不如说是语言背后的心态和价值观。曾几何时,火起来的那封“世界这么大,我想看一看”的辞职信,单从语法结构分析,根本不能解释它缘何受欢迎,一旦结合城市化背景下不少人希望更多“做回自己”的心态来解读,却能发现其中无穷的趣味。这阵子流行的“葛优躺”也是这个道理。“葛优躺”与躺的人究竟是谁无关,关键是躺姿的慵懒、沉醉其中的形象击中了人们:凡渴望摆脱机械、繁重的生活与工作压力的人,都不会排斥“葛优躺”。语言是现实的反映,通过分析语言能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助益,但太痴迷于这种分析技巧反而容易造成一叶障目的错误。不少学者在研究网络语言时,习惯根据检索关键词的出现频率来判断网友观念及情绪变化。然而,事实已证明,过分倚重这种方法可能会得出与真相截然相反的结论。网络热点传播有高潮和低谷,一些时段关键词高频率出现仅仅是传播规律在起作用,不足以作为判断网民价值走向的依据。

  网络语言问题错综复杂,在正确厘清语言与文明等关系之前,我们必须对其抱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才能为后续工作铺平道路。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