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皮肤鸦片”何以成为“鬼见愁”

张海英

2016年07月27日09:14  来源:工人日报
 
原标题:【新闻观察】“皮肤鸦片”何以成为“鬼见愁”

  据央视新闻报道,日前,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针对网售面膜产品非法添加问题的监督性风险监测结果,结果显示,33个面膜样品检出非法添加了糖皮质激素,占总抽检样品的24.1%,这种糖皮质激素被称为“皮肤鸦片”,会使皮肤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依赖。

  市场营销中有一个概念是增强消费黏性,也就是让消费者形成长期使用某种产品的习惯。按理说,商家应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增加消费黏性,但在现实中不少商家却通过非法添加那些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以达目的,比如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罂粟壳。

  广东食药监部门揭露“皮肤鸦片”面膜黑幕,暴露了多个问题,比如监管缺位。2007年颁布的《化妆品卫生规范》中明确禁止在化妆品中添加糖皮质激素类物质,但不少产品中却依然含有该物质;再如消费者缺少鉴别意识,也使得这种“皮肤鸦片”有市场,希望引起有关各方重视。

  尽管监管者主动购买、检测、发布的态度值得肯定,但意义比较有限,因为信息披露不全——无论是地方发布者官网还是国家有关部门官网,这些问题产品“姓甚名谁”不见公布,在哪些电商平台销售也不见披露,厂家、厂址等信息不见踪影,这使得“皮肤鸦片”面膜可能仍挂着遮羞布继续销售。

  问题商品一旦被查实,应第一时间完整公开相关信息。一者,提醒各地监管者及时行动、有效查处;二者,提醒消费者对问题产品“用脚投票”,减少危害;三者,提醒相关电商平台及时下架。无疑,监测信息发布越完整“露骨”,越有利于打击不法商家、维护消费者权益。

  发布的信息残缺等于给了问题产品逃跑的机会,从而导致“皮肤鸦片”成为“鬼见愁”——各方都看不清、摸不准、抓不着。可能有关方面会说,将按照规范格式统一发布监测信息。但早发布与晚发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另外,有关方面如何治理“皮肤鸦片”,如何处罚生产企业和销售者,如何促进电商平台尽到管理责任,也应该及时公布。也就是说,要有统一、完善的治理措施。

  此外,“皮肤鸦片”面膜之所以能登上电商平台公开销售,一方面是电商平台的商品准入和审核等管理存在缺陷,另一方面是消费者缺乏鉴别常识。然而,在“商品海洋”中,有限的监管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谨慎究竟能发现多少问题商品,不免让人忧虑。如果采取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让一些有资质的社会机构参与监测,必然能大大压缩问题产品生存空间;如果为消费者鉴别问题商品提供更大的方便、普及鉴别常识,也对遏制问题产品十分有利。此外,遏制不法分子为牟利铤而走险,还需在加大违法成本和惩戒力度上多做思量。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