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替烂尾路保密,究竟有何苦衷

连海平

2016年07月27日08:37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替烂尾路保密,究竟有何苦衷

  用“无可奉告”来对待公众知情权,这种政治智商需要充值。久拖不决,只会让政府的形象掉分、公信力流失,最终还是要直面问题。

  去年8月,中国之声报道了河南周口郸淮公路投资8亿开工6年仍烂尾,上亿银行贷款疑被私人套取的新闻。事件过去近一年,经侦部门的调查结果至今未公布。一位副市长转述周口市政法委的意见称,此事要保密,不接受采访。

  一条才50多公里的一级公路,开工6年还没有修好,已是咄咄怪事,一条烂尾公路,调查一年都没有结果,着实令人着急,官方居然表示要“保密”,更是匪夷所思。无论是财政投入,还是收费还贷,其实都是用公众的钱修建,公路建设情况有什么理由对公众保密?在公众看来,官员替烂尾公路保密,无非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苦衷。究竟是什么,在调查结果公布之前,我们不便断言。不过,在去年的相关报道中透露的不少信息,或许对理解有帮助。

  其一,据郸城县公路局透露,经过“千挑万选”的投资方,居然是一个不靠谱的投资公司。该县公路局局长徐晖直言投资方不懂管理,漏洞不少:企业管理层五年间换了四任、施工时间长、资金链断裂等等。那么,如此“不靠谱”的投资方是如何从周口市政府手中拿到这个项目的?

  其二,据郸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黄玲介绍,起初投资方从政府拿到这个项目,就打有自己的“小算盘”,如把预估中的二级公路变为一级,从30多公里弄成52公里,以方便收费。改规划是重大调整,哪里是“小算盘”,分明是大手笔,如果没有一双“翻云覆雨手”,仅凭一家民营企业能做得到吗?

  其三,当地银行贷了6亿元给投资方,最终“成就”一条烂尾公路,难道就没有风险评估与事中监督?专款有没有专用,难道也无人监管?黄玲表示,信用社支持也是“比较被动”,有好多情况“也很无奈”。这里的“被动”与“无奈”暗指什么?

  公路建筑工程因为投资大、利润高,成为企业的“香饽饽”,同时也容易成为职务犯罪的重灾区,“权力掮客”横行,“审批寻租”不绝,甚至“一个项目建起来,一批干部倒下去”。郸城这条烂尾公路是否也是这种“套路”,才让周口官方要替某些人保密,不得而知,不想妄断。我想说的是,在当下,用“无可奉告”来对待公众知情权,这种政治智商需要充值。承担了风险的银行、被欠工程款的承包商、遭欠薪的农民工、饱受烂尾之苦的民众等都亟待一个说法,还有媒体在穷追不舍,你能拖到几时?久拖不决,只会让政府的形象掉分、公信力流失,最终还是要直面问题。

  烂尾公路该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是谁的责任就归谁,需要及时厘清,遮遮掩掩缺乏诚意,解决不了问题。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