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厚爱叫“谈话提醒”

武西奇

2016年07月18日14:23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昨日,广东省纪委官方网站“南粤清风”通报了近期对领导干部谈话提醒的情况,从谈话内容看,党的六项纪律均有涉及,其中廉洁纪律和工作纪律居多,分别占21%和23%。(7月16日新快报)

今年二季度,广东全省对下属党员干部谈话提醒达4.76万人次,其中咬耳扯袖41212人次占 86.6%,红脸出汗6374人次占13.4%。从中不难窥见,在从严治党的震慑下,一些党员干部虽不敢犯贪污腐败的大错,可作风上的小毛小病不断也是不争事实。

俗话说得好,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收人一条烟也好,吃人一顿饭也罢,毛病再小它也是病。如果对其不及时把脉问诊,一旦渐演成习或病发病变,小毛病恶化成大问题恐怕只是早晚的事,好同志沦落为阶下囚也许就是一步之遥。

毫无疑问,在病症刚出现时对党员干部进行谈话提醒,的确是一种厚爱。毕竟,谈话提醒至多是一时的难堪。可要是触碰了党纪红线,抑或是突破了法律底线,轻者要受党纪处分,重者会受国法制裁。两相比较孰轻孰重,想必这个账谁都能算清楚。

揆诸现实,落马贪官责怪组织没有提醒并非个例。若想类似抱怨不再上演,党委书记和纪委书记必须要种好各自的“责任田”。自觉摈弃不想抓、不会抓、不敢抓心理,对党员干部身上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该咬耳朵的咬耳朵,该扯袖子的扯袖子。坚持抓早抓小不放松,治病于未发之前,才能避免更多党员干部滑向违法乱纪深渊。

当然,要让谈话提醒取得实实在在疗效,只红红脸出出汗还不够。重要的是,不仅要把丑话说在前,而且还需多杀几个“回马枪”。通过明查暗访,看看被约谈对象有没有将谈话提醒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改正不明显的,应加大批评教育力度,打消其侥幸心理;对改正没行动的,当依纪依规进行严肃处理,倒逼其收敛收手。

值得一提的是,谈话提醒作为党员干部日常监管的重要手段,绝不能被滥用,必须要准确把握政策界限。否则,以谈话提醒代替监督执纪其它形态,该组织处理的不处理,该党纪处分的不处分,等把“小苍蝇”养成“大老虎”再去算账,那时所付出的代价可就太大了。

(责编:王倩、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