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高大上“容纳34亿人”,干货有几分?

于治国

2016年07月14日14:5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新华视点”记者近期在多地采访发现,在特大城市限制人口、中小城镇扩容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城镇迫切希望加速发展,纷纷提出2020年、2030年人口倍增的目标。国务院有关部门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5月,全国县以上新城新区超过3500个,规划人口达34亿。这些规划能容纳全世界近一半人口的新城,谁来住?(新华网7月14日)

规划,曾几何时,这一高大上的名词一度迷惑了多少人,尤其是当一个地方来了新领导后,往往先在新城规划上做文章,请专家论证,结合实地考察,洋洋洒洒厚厚的几大本规划资料,让基层的群众看花了眼。可是,究竟能有多少新城规划,是紧贴当地实际,造福当地百姓,而又最为节省的?

先说这3500个新城新区和34亿的规划人口。想当初那些规划大师们无不对此满怀憧憬,什么居住区、商业区、风景区、工业区等等看似琳琅满目,风光无限,豪情满怀,可是,真正建成的新城新区,夜晚人气到底如何?谁来对这些新城新区的规划与建成后的现状进行对比、并予以公布?而已经建成的新城新区,投入的巨额资金,都是由谁来买单?银行里的一笔笔债务,与此有没有密切关联?

新城新区的规划事关一个地方的发展方向,动辄耗费巨大,绝非儿戏。决策正确是最大的智慧,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决策前的风险评估、合法合规性审查、外部环境情况的变化、市场预期等等是否考虑全面周到,决策中是否真正发挥集体作用而将个人决策行为界定在合理区间,从而严格杜绝长官意志、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的情况,决策后是否严格按照程序、规则、集体意志办事,是否随着形势变化而及时对规划进行调整等等。可见新城新区规划建设是一个系统的综合性工程,必须坚决杜绝随意性而代之以理性、科学、严谨的思维和符合实际的判断为依据。

笔者没有任何崇洋媚外的意思,为什么有些城市逢雨必涝,“天天看海”,而有的城市却始终排水通畅?这一现象的背后有着某种深层次的思维惯性在作怪,而且,不只是一个地方存在如此怪现状,这些还不能引起决策者们的高度重视?

决策的时候,假如把每一分资金都当作老百姓的血汗钱,都当作自己的生命那般去珍惜、爱护、节约,制订规划的时候,就应该多问问老百姓,听听他们的心声。为什么一些新城新区建成后,经济发展状况、城市入住率很难如愿?当初那么美好的愿景,怎么就跟现实存在那么大的差距?

建设新城新区对于一个人口密度大、发展空间不足的城市来说,确实是件大好事,既高大上,又提供了若干就业机会,还解决了居住问题,百姓受益,经济发展,这确实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可是如果没有多少干货,对当地经济发展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有的新城“一到晚上就黑灯瞎火”甚至很难见到人影,并且还让城市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这样的新城,不建也罢!否则,在当前日益严厉的反腐态势之下,责任追究之剑决不会善罢干休!

(责编:王倩、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