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时报:影市增速缓慢放出危险信号

市场

2016年07月01日08:39  来源:京华时报
 
原标题:影市增速缓慢放出危险信号

  6月结束,中国电影市场上半年票房取得230亿元,去年同期票房为201亿元,增速明显变缓。这个状况会让许多人心生失落,票房的高歌猛进会遮掩掉市场的诸多问题,也会让头脑发热的投资者不断跟进。而现在票房增速缓慢,则释放出一个危险信号:电影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每年公映的数百部电影,能赚钱的只是少数,大约也就在20%左右,其中,一部电影能带来投资额度几十倍收入的,纯属凤毛麟角。但恰恰是那少数几部电影,在“激励”着投资者跑马圈地,准备大干一番。当然,心明眼亮的业内人士也看透了,投资电影已经变成了一场近似赌博的游戏,再加上不断有人借壳电影玩资本游戏,更让电影沦为了一种赌博工具。

  回望上半年电影市场,进口片表现稳定,国产片忽高忽低。虽然有《疯狂动物城》、《魔兽》这样的高票房电影存在,但中国观众对进口片的追捧热度已经开始降温,在市场表现上,中国已成好莱坞的“救世主”,但中国观众的“好莱坞情结”已经大大消退。之所以进口片仍然能豪取一半票房,主要原因还是本土电影表现不理想,在电影市场未完全对外开放,甚至对国产片还有保护措施的状况下,无法对进口片形成狙击。

  之所以说国产片忽高忽低,是因为像《美人鱼》这样票房可以超过33亿元的电影,只有一部。另外两部登陆上半年票房前十的电影,分别是《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澳门风云3》,这两部电影得益于春节档以及续拍,一个12亿票房,一个11亿票房,单纯从票房数字看,只能说成绩尚可,倘若对比内容质量,或可说命比较好,放在别的档期,恐怕远达不到这么高的票房。

  以《美人鱼》为标本来衡量国产片在市场上的表现,会立刻发现市场弊端所在。《美人鱼》是一个畸形的标本,它是在国产商业片在创作上集体沉沦的状况下,集合了周星驰的导演品牌、市场疯狂的消费需求、无死角的营销推广等多方力量,造就的一个国产片奇迹,它不具备可复制性,对国产片的类型开发没有太大启发。一个正常、健康的市场,不需要《美人鱼》这样的极端案例,而是需要十部甚至二十部平均票房10亿的水准之作,来对整个市场起到稳定与平衡作用。

  《三打白骨精》和《澳门风云3》的票房,又鼓励着业界不断吹响续拍的号角。由于这两部电影鲜明的IP特征,顺带着电影业对IP的热情顺延,一股脑地扎堆拍摄IP电影,甚至在未来一两年,观众得被IP电影包围了。本以为向上的市场会带来电影题材与类型的多元化,没想到的是,在这么一个有希望的市场上,竟然有那么多面孔雷同的作品纠缠在一起如乱麻,分都分不开。

  青春片的江河日下,已经凸显了类型扎堆的恶果,靠“情怀”与“大IP”推高的青春片热,不但透支了观众的观看热情,也败坏了市场的胃口,对于青春片,不但观众已经高度提防,院线经理们也会投来十分怀疑的眼光;本以为能闯出一条生路的中韩合拍片,却无一例外遭到冷遇,这说明想要走捷径是行不通的,想要有所获,还得扎扎实实地做好基础工作,老老实实地拍出好故事。

  黑马太少,是导致影市增速放缓的另一原因。观众渴望看到黑马,乐于捧红一匹黑马,本质是渴望在国产片那里看到新元素,体会国产片的新尝试与新高度。沉闷的湖水需要鲶鱼来搅动,同样,可以一眼看到底、没什么新鲜玩意的电影市场,需要黑马影片的救市,并且在救市之余,刺激更多人当黑马影片的制造者。上半年《火锅英雄》在不太被看好的情况下,取得了3.2亿票房,原因不在于它的质量有多高,而在于它的黑马元素鲜明,在故事与影像风格上均有出人意料之处。

  影市增速缓慢放出的最大危险信号,不是投资电影会赔钱,而是观众对电影产生厌烦心理。这一轮电影市场热潮,是多方鼓动的结果,也是主流观众群开始把电影当成生活方式的结果,如果观众对电影的认知,得不到市场与作品的回馈与互动,那么时间长了,观众就会觉得,没人真正尊重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电影,只有人以“投食”的方式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电影。一旦更多观众意识到这一点,厌烦心理加剧的时候,就到了票房开倒车的时候,毕竟现在、未来的娱乐方式数不胜数,除了少量影迷,观众不会一直把那么多心意放在电影身上。

  (韩浩月)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