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光明日报:大学校园不妨多些包容和雅量

周继坚
2016年06月02日08:59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大学校园不妨多些包容和雅量

  最近,中山大学要求校内几个小商铺搬迁出校园的消息,刷爆了中大学子的朋友圈。按照新的校园规划,修鞋摊摊主李大叔等即将搬离。对此,学生纷纷向学校表达难舍之情,认为此举不仅影响师生们的便捷生活,更可能影响摊主的生计,更有人呼吁校方“小心呵护那些漫长历史中生长出的人情与文化”。目前校方正在考虑,但具体方案未定。

  在大学校园里,小商贩可能并不太起眼。但中大学子的不舍,却让人眼前一亮。更让人欣慰的是,他们把默默服务师生几十年的摊主们及与之相联系的“市井生活”与校园历史人情和文化联系起来,体现了学生在学术追求、个人前途之外的考量,是对平凡人物的脉脉温情,更是人文精神的闪光。

  校园的文化历史、人文景象绝不仅仅是几幢古老的建筑或者规模庞大的图书馆,也不仅仅是有知名的教授或者是勤奋刻苦的学生。事实上,每一个生活在校园里的人,都有其自身的角色,正像大海不能没有浪花、森林不能没有树木一样,没有每一个个体的存在和发挥作用,校园也不能成其为校园。那些为师生开辟了“第二食堂”的店主,那些每天按时守候在路口的修鞋摊主,他们方便了师生的生活,也丰满了师生的记忆。毕竟,人都是具体生活中的人,都要和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打交道的。正是在琐碎的市井生活中,人们形成了对周围世界的认知。

  当然,校方营造更加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正如一些学生所建议的,为何不将现有的校内小商铺改造升级为生活服务功能区,而要让商铺摊主搬迁呢?人始终是记忆中最生动的元素,也是生活中最亮的一抹色彩。没有人,就没有人文,遑论文化。高校作为文化的高地,理应有“小人物”的一席之地,有他们实现自身梦想的阶梯。近年来多有媒体报道,北大多名保安相继考上大学,这是校园文化陶冶了他们;从南京到重庆,已经有多位宿管阿姨在学生毕业典礼上受邀讲话,学生直呼“我们爱您”,因为她们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

  青葱校园、象牙塔下,是多少人净化心灵、成就梦想、绽放青春的心灵圣地。校园内每一个人的执着奋斗、坚强营生,都将构成我们的集体记忆。而这样的一种记忆,必定是千千万万有血有肉的人的交往衍生出来的。而且,恰恰是那些不那么耀眼却始终温暖的人和事,将伴随我们一生。我们的校园需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雅量,每一个人都应该受到大学人文精神的眷顾。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