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体坛观澜:尊重每枚奖牌背后的付出

钟  文
2016年02月22日09:3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只有每一枚奖牌背后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尊重,体育的固有价值才能充分体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方能逐渐形成

 

  北京时间2月20日凌晨,巴西里约热内卢,中国组合陈若琳/刘蕙瑕在跳水世界杯女子双人十米台决赛中实现卫冕。

  对不了解跳水的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能够引起广泛关注的成绩;而对已经年满23岁的陈若琳来说,这一成绩却使得她成为世界杯赛历史上首个单项六连冠得主,同时这也是她连续11个赛季包揽同一项目双人跳世界冠军。

  从出道至今,作为一名跳水运动员,陈若琳所克服的伤病困扰、经历的成长考验,平常人肯定无法体会。而一名运动员能在同一个项目的世界顶级大赛上始终保持不败,没有超常的毅力、惊人的付出、过硬的本领,又如何能够做到?

  或许是中国跳水奖牌拿得太多,以至于跳水奖牌来得极为容易已成人们的思维定势。中国跳水队、知名跳水运动员在一些评奖活动中屡屡与一些奖项擦肩而过,恐怕与这种思维定势不无关系。乃至中国跳水往往拿了金牌却成了揶揄、嘲讽的对象,偶尔丢掉金牌反倒成了新闻。

  中国体育的优势项目大多集中在“小球、技巧、难度、女子和小众”项目上,这是中国体育在特殊历史条件下选定的攻坚之路、突破之路。这样一条攻坚之路、突破之路,引领中国体育走出积贫积弱状态并在世界体坛占据一席之地。但放到当今的国内外体育发展格局中考量,项目发展失衡、奖牌结构失衡,已成为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阻碍。但项目发展失衡的先天缺陷,并不应成为一些优势项目运动员遭受嘲讽、冷落的“原罪”。对任何一个项目的优秀选手来说,通过自身努力登上领奖台永远值得赞赏与鼓励。

  将项目布局调整、奖牌产出方式调整与所牵涉的相关项目运动队、运动员区别对待,做到既能大刀阔斧调整项目结构、扭转奖牌产出方式,又能公正对待每一名夺得奖牌运动员的辛勤付出,这是时代赋予公众的特殊使命,也是中国体育由大变强的必要支撑。

  只有每一枚奖牌背后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尊重,体育的固有价值才能充分体现、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方能逐渐形成;反之,中国体育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并会在起伏动荡中付出沉重代价。


  《 人民日报 》( 2016年02月22日 15 版)

(责编:王倩、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