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严治“菌群之流”体现反腐“无死角”

前溪
2016年01月12日15:32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他们不是“老虎”,甚至“蚊蝇”也算不上,危害却着实不小;他们单次贪腐“胃口”不一定大,但涉及经济生活方方面面,伤害群众感情。随着反四风、反腐走向纵深,一批“菌群之流”被曝光在监督聚光灯下。2015年7月份以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六次月度通报曝光860起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涉及资金超12.4亿元。专家认为,党风党纪关系人心向背,唯有灭除“菌集死角”才能让政策红利惠及民众不打“折扣”。(1月11日《新华社》)

既要打“老虎”,又要灭“蚊蝇”,这是党中央的治腐决心,然而,除“老虎”、“蚊蝇”之外,却有“菌群之流”,他们也是“贪一族”,同样对老百姓造成了危害,也要受到监管,受到惩罚。

有个词叫“雁过拔毛”,基层群众更常被“拔毛”。四川有一村党支部书记在全村更换智能电表时向村民按每块电表10元、收取共2480元“带路费”。四川通报一村小组长将村里3吨水泥搬回家去;甘肃一村委会文书在化肥发放中,扛回家8袋化肥。8袋化肥也贪,形象地诠解了贪的本质,只要手中有权,只要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菌群之流”仍然会贪,决不放过任何机会。

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扶贫济困力度不断加大,惠民政策“含金量”越来越高。中央的“惠民政策”如能够不打折扣地落实到老百姓身上,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可事实上,却在一些地方屡屡遭到“揩油”和“打劫”,个别干部甚至将“扶贫助困”变为“劫贫济私”。实在可恶。

“菌群之流”,看似危害并不大,但造成的影响却极坏,因为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老百姓的感受最为真切。

反腐要“零容忍”,反腐就要“无死角”。对于“菌群之流”决不能手软。如此,才能让专项资金真正发挥好“保命钱”“兜底钱”作用,才能防止截留、贪占、挪用、冒领等漏洞,这就需要一方面完善相关制度,不留下任何漏洞,另一方面则是加强监督。更重要的是做到透明化。任何政策均要公开,要公开每一个细节,包括发放几袋化肥,不然的话,那些“菌群之流”就机可趁了。公开要全方位的,要引入第三方监管,并且做到及时曝光和严惩违法违规行为,真正看好保民生、稳基层的“钱袋子”。

严治“菌群之流”体现反腐“无死角”,值得期待。

(责编:王倩、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