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微议录:这些年,我们一起“漂”过的日子

2015年11月27日03:1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近日发布的《社会建设蓝皮书: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显示,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中,有六成被调查者表示未来会离开北京。走还是留?大城市的“围城之困”,又一次引发了热议。

  如何看待“漂一族”的选择?本期摘编的微友来稿,希望能给为未来辛苦打拼的人们,提供些许思考和帮助。

  参与互动,请关注“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号:rmrbpl)和本版。

  ——编者

  

  今天的奋斗是明天的财富

  去年硕士毕业时,有10家医院向我抛出了橄榄枝。去南方闯,还是留在北方?选择事业单位还是私立医院?一度让我很纠结。

  考虑到事业单位的工作相对安稳,我选择了北方一家地级市三甲医院。然而工作一个月后,我决心南下:广州的一家三甲专科医院,提供了一个更能体现职业价值的岗位。

  影像中心的工作辛苦而又忙碌,每天下班回去,还要挑灯夜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好在随着专业本领的提高,工资也在不断增长,生活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梦想千姿百态,逐梦的经历却多有相同。背井离乡,去异地工作,除了想让专业技能更上层楼,更多的是想肩负家庭的责任,让父母、妻子将来的生活更美好。找工作不能好高骛远,高薪是和高能相匹配的。无论追梦北上广,还是择居二、三线城市,坚持梦想、脚踏实地,现在所谓的苦难,总有一天会转变成人生财富。

  ——@刘力 

  为梦想而“漂”值得自豪

  孩子前年从一家“211”大学研究生毕业,由于是文科专业,没有达到上海落户要求的紧缺专业的打分指标,就此成为了“沪漂”一族。

  一直以来,他努力工作,主动向圈内外人士请教、学习,并利用空余时间进修,补充知识,提升能力。有时晚上九十点钟,电话联系孩子,他才刚坐上地铁回家。想想真是不容易。不过,付出往往和收获成正比。短短两年多,他已成为不少猎头公司的目标,收入也水涨船高。他告诉我们,现在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还有了积蓄,让我们获得不少安慰。

  孩子在上海的生活,并不像在地方上那么稳定。工作换了3个,租住的房子换了3处,始终不变的是他的乐观精神和进取之心。也许有一天他会改变想法,但这种为梦想而“漂”的执着,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自豪与骄傲。希望政府和社会,对于在外闯荡的孩子多一些鼓励和包容,让他们在异乡感受到更多温暖和关怀。

  ——@日月 

  问问自己最想要什么

  表姐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收入稳定,家庭和谐。每次回农村老家,都是大包小包,亲朋好友一个不落,家长们都拿她作为成功的典范教育孩子。然而,她并不觉得幸福。漫长的上下班路途,拥挤的公交地铁,不定期的加班,遥遥无期的晋升……一个7天接着一个7天的身心俱疲,让她无所适从。

  同学在北京某机关工作,夫妻俩都是外地人,目前租房住。与表姐不同,关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如何有效解决,新业态、新科技、新理念怎样迅速学习,是同学工作的乐趣所在,对于衣食住行,他没有过高的要求。

  我相信表姐和同学说的都是真心话,这其实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看重生活品质的,当工作、生活遭遇现实的骨感,内心自然受挫;追求事业理想的,即便一时的收入不足以支撑更体面的生活,也阻挡不了干事创业带来的内心充实与快乐。鱼和熊掌,往往不可得兼,问问自己最想要什么,仔细权衡利弊得失,选择时或许就能少一些纠结与无奈。

  ——@周海松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27日 05 版)

(责编:王政淇、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