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光明日报:提升学术质量需创新科研管理

缪青
2015年10月20日07:19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提升学术质量需创新科研管理

  随着诺贝尔奖各奖项次第公布,有关科研评价的讨论再次引起舆论关注。在强调质量和原创的年代,一流的学术单靠量化考核是难以催逼出来的,这或许是专家评议等举措日益受到青睐的缘由。此外,学术评价作为一种导向,其水平高下还应体现在能否为高端产品和创新人才的涌现提供激励的氛围。在此,好的评价指标应能显示评价对象努力的方向。

  事实上,在科研领域,要求研究具有真兴趣和精益求精而不是为了考核,要求评价能够“基于学术优劣而不是靠关系”的呼声一直不断。不良的制度流程让资源流向了低端,这也减损了学人向高质量学术看齐的动力。当资源配置出现凹陷,仅靠道德来救场是远远不够的,还须通过管理创新使得资源配置切实向高端研发倾斜。

  也正是在支持原创和精进学术方面,旧有的量化管理凸显了其短板。有调查显示约50%的科研人员认为所在单位科研创新激励的效果不佳,34%的被调查者认为本单位虽然制定了一些激励措施,但对创新的整体激励氛围尚未产生。调查还显示,有63.4%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不合理,其中科研人员持这种看法的比例高达71.1%。

  接下来的问题是,何种制度激励和恰当的奖惩能促使“真兴趣和精益求精”的意愿成为学术共同体的诉求?显而易见,重构以质量为中心的科研文化需要多方面的管理创新,这包括宽严相济的制度安排、开发以质量为中心的评价流程以及衡量成果水平的新标准等等。这一深化改革单靠行政职能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科研、规划以及财政的多方参与。

  就学术共同体而言,遏制浮躁除了正心和查处学术不端外,在构建向高质量学术看齐的制度和评价流程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行政和科研规划而言,在汇总立项结项数量、组织评审之外,需要搞好量化与专家评议的平衡。在财政支持方面,需要多想想如何打通科研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包括在经费使用上简化程序、增加智力投入和自主支配的份额等等。

  综上所述,宏观激励需要一系列实施细节包括恰当的奖惩才能落到实处。无论是强调制度改革、宽严并举、多层次评价还是多方参与,其关键还是要理顺管理目标和实施流程之间的关系。这也就是说,在宏观科研投入继续加大的同时,在微观驱动上应能促使那些“不匆忙发表成果”和讲求质量的努力能得到制度激励。在这样的向高质量学术看齐的秩序和氛围中,大幅减少学术垃圾也即可观的质量提升并非什么遥不可及的事情。

(来源:光明日报)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