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广州日报:重拾“工匠精神”

肖畅
2015年07月02日05:35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重拾“工匠精神”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联组审议,就“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刘延东表示,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对地方高等院校结构调整力度,促进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

  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这并不是降格。以前听说是应用技术型大学,好像不怎么高大上,失了点“象牙塔精神”,这种观念今天有必要纠偏。我理解的应用技术型大学,是要培养多元、高端技术人才,更重要的意义是:让技术与科学确立平等关系。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意味着技术人才被重新定义和估价。

  “技术”这个词,在今天的语境中有点被矮化了,“职业”、“应用技术”教育听上去更是廉价,好像都被“蓝翔”给包办。推究根源,其实是我们的大学教育和技术教育被过分切割,科学、技术没有建立真正的学术联系,它们各自生成了两套独立的逻辑,培养的人才就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此次联组审议提出:“不能把职业教育办成‘断头’教育,使职教学生失去上升通道”。

  道、术之分,在现代社会变得更为武断。时间退回到文艺复兴时期,那时候的艺术大师其实就是工匠,艺术、技术没有明确区分,米开朗基罗被今人戏称为“泥瓦匠”。今天国家提倡“工匠精神”,也看得出在有意恢复技艺的传统品质。各行各业的劳作,以前随随便便拉个人来,培训几周,就能胜任了,“中国制造”由此“名扬海外”。我们现在要改变这个现状,一个首要任务,就是让技术人才更加高精尖,体现于教育,是让他们的学历价码不逊色于学核物理的。

  过去的十多年,各大院校纷纷改名换姓,将自己包装成综合大学,这股风气至今不歇。听上去,大学仿佛就要大而全,遥通宇宙真理,学科门类齐全,“象牙塔精神”武装在身,但真的有必要吗?历史总是螺旋式上升,今天的很多大学,注定面临要在更高的层面重拾“工匠精神”了,它们要以此确立自己的专长、特色,准确定位自己。确切地说,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普通本科高校,要提升应用技术教育、人才的市场身价乃至精神高度。

  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和人才观念、教育的主动改变,有时候是相互促进的。很多行业谋思转型,却苦于高端技术人才的匮乏,战略上被迫变得短视。体现于市场表象,好似高端技术人才没有市场,大学招生、专业设置都提不起兴趣。但把目光放远一点,提升教育的眼界,所培育的人才也许成为行业领军者,市场需求也得到了刺激。这就是说,我们的教育不能总是取悦现实,应该找准自己的脉搏,按照自身的规律往前探路。

(来源:广州日报)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